缩略图

燃气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措施分析

作者

张真珍

淄博绿能燃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燃气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构成,其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剖析当前燃气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控现存问题,涵盖设计变更频繁、施工材料管理不善、施工进度失控以及造价管理体系不完善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包括强化设计变更管理、精细化施工材料管理、确保施工进度与造价平衡以及健全造价管理体系等,旨在实现燃气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精准控制,提升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燃气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燃气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策略

引言:在当今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燃气工程的作用举足轻重,它不仅保障着居民日常生活的能源需求,还为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提供动力支持,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然而,燃气工程建设涉及大量资金投入,施工阶段作为造价形成的核心环节,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难题。设计变更频繁易引发成本失控,施工材料管理不善会造成资源浪费与资金流失,施工进度失控将导致额外费用增加,造价管理体系不完善更是使得管控工作难以有效落实。

一、燃气工程的重要性和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必要性

燃气工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关键地位。从居民生活层面来看,它为日常的炊事、取暖等活动供应清洁能源,极大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与舒适度,让人们告别传统柴薪带来的烟熏火燎,享受高效、清洁的能源服务。在工业领域,燃气作为重要燃料,驱动着各类生产设备运转,保障生产流程的连续性,是众多产业蓬勃发展的动力根基。对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如集中供暖、医院、学校等,燃气稳定供应确保其正常运行,维系着城市生活的基本秩序。而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必要性同样显著。燃气工程投资规模庞大,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流向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巨额浪费。有效的造价管控能够精准规划资金,确保每一笔投入都物尽其用,提升投资回报率。造价失控极易引发工程质量隐患,为后期运维埋下诸多风险,如因材料选用低价劣质品节省成本,可能导致燃气泄漏风险增加。

二、燃气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现存问题

2.1 设计变更频繁

在燃气工程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频繁成为一大突出问题。其首要原因在于前期勘察工作的不精准,未能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地下管线等复杂情况。在某老旧城区的燃气管道铺设工程中,由于未精确探测到地下错综复杂的老旧电缆线路,施工时为避让这些障碍物,不得不频繁变更管道走向设计,导致工程量大幅增加。

2.2 施工材料管理不善

施工材料管理环节乱象丛生。采购环节,缺乏科学的市场调研,未能精准把握材料价格波动趋势,时常在材料价格高位时购入。施工现场材料存储条件简陋,缺乏防潮、防晒等基本防护措施,致使管材、管件等生锈腐蚀,无法正常使用。而且领用环节随意性大,无严格的限额领料制度,工人超量领取造成大量材料闲置浪费,使得材料成本远超预算。

2.3 施工进度失控

施工进度失控在燃气工程中屡见不鲜。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各工序之间衔接不紧密,存在大量窝工现象。在燃气场站建设中,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未能有效协同,土建工程延期交付,导致设备安装工人长时间等待,延误整体工期。外部不可控因素影响显著。恶劣天气、市政规划调整等突发情况时有发生,而施工方缺乏有效的应对预案。如暴雨天气导致刚开挖的管沟积水坍塌,重新返工修复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打乱原有进度计划,造成造价失控。

2.4 造价管理体系不完善

造价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燃气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制度层面,现行造价管理制度陈旧,缺乏对新兴施工工艺、材料的计价规范,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流程上,各部门之间造价信息流通不畅,设计、施工、采购部门各自为政,数据无法实时共享,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管控。人员配备方面,专业造价管理人员短缺,现有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对燃气工程施工细节的了解,无法精准预判成本变化,在面对复杂造价问题时束手无策,使得造价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效。

三、燃气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优化策略

3.1 强化设计变更管理

为有效控制燃气工程施工阶段因设计变更带来的造价波动,应从源头抓起。首先,在项目前期筹备阶段,务必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进行精准勘察,采用先进的地质探测技术与地下管线探测仪器,全面、细致地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以及既有管线分布,最大程度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未知风险。建立严格规范的设计变更审批流程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变更需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业主需协同进行深入论证,综合考量技术可行性、造价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在变更带来的效益远超成本增加,且通过层层审核把关后,方可实施变更,确保每一次设计调整都经过审慎权衡,避免随意性变更扰乱造价控制节奏。

3.2 精细化施工材料管理

精细化施工材料管理是控制造价的关键环节。在采购阶段,组建专业的采购团队,持续跟踪市场动态,通过大数据分析、供应商调研等手段,精准预判材料价格走势,选择在价格低谷期批量采购优质材料。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建立供应商信用评价体系,优先与信誉良好、产品质量过硬的供应商合作。在材料存储与使用环节,施工现场应依据材料特性搭建标准化仓库,配备完善的防潮、防火、防盗等设施,确保材料存储环境适宜。推行限额领料制度,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材料领用进行实时监控,工人凭工单按定额领取材料,超出限额需详细说明原因并经审批,杜绝材料浪费现象,从各个细节把控材料成本。

3.3 确保施工进度与造价平衡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是保障施工进度与造价平衡的基石。运用项目管理软件,结合燃气工程特点、施工工艺要求以及资源配备情况,编排详细的进度计划,明确各工序起止时间与衔接关系,通过关键路径法找出影响工期的关键环节,重点调配资源保障其顺利推进。施工过程中,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实时跟踪进度偏差。一旦出现延误风险,迅速分析原因,若是资源不足,及时调配人力、设备。若是外部因素干扰,如恶劣天气,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采取防护措施或安排室内可施工工序,避免停工待料、延误工期导致造价攀升,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稳步前行,造价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3.4 健全造价管理体系

健全造价管理体系需从制度、流程与人员多维度发力。制度层面,结合燃气工程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造价管理制度,补充新兴施工技术、材料的计价标准,确保成本核算有章可循。流程优化上,搭建一体化的造价信息管理平台,打破设计、施工、采购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造价信息实时共享,各方基于统一平台协同开展造价管控工作。人员培养方面,定期组织造价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分享燃气工程典型造价案例分析,提升其业务水平与实战经验。

结语

燃气工程对社会发展意义非凡,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更是关乎工程成败。当前虽存在设计变更、材料管理、进度把控、体系建设等诸多问题,但通过强化设计变更管理,精细化材料管控,平衡进度与造价,健全管理体系等优化策略,有望实现精准造价控制。这不仅保障工程效益,更推动燃气工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生活注入稳定能源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宏涛,张小冬,魏少青.燃气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5):39.

[2]吴红卫.燃气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探讨[J].价值工程,2018,37(3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