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刘云吉
邹平市第二中学,256200
摘要:2021年7月推出的“双减”政策,不仅指引了高中物理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保障了高中生的全面与和谐成长。该政策着重于教育的本质回归,旨在减轻学生课业和校外辅导的压力,确保学生能在校内充分吸收知识。在这一背景下,高中物理练习题的教学显得尤为关键,它需采用高效策略,以助力学生巩固所学,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
关键词:双减;高中物理;习题教学
引言: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高中物理教学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避免“题海战术”,注重习题教学的深度与有效性。高中物理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僵化记忆,无法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题。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探索高中物理习题深度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高中物理教师需改进作业设计,确保作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挑选题目时,应考虑题目间的递进性和连贯性,以便学生通过作业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可以编制一些难度适宜的题目,以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技巧。同时,融入一些趣味和实践性的元素,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例如,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设计旨在加强基础知识掌握的题目,如基础的力学计算;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供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如结合多个物理法则的应用题;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设计需深入探究和创新的问题,如实验设计来探究物理定律。这种分层次的作业设计有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获得进步。
二、精心规划教学过程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需进行细致的教学规划,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层次和物理技能。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传授每个知识点时,顺应学生的认知成长路径,利用代表性的例题作为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深入地探讨和思考。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物理知识的记忆,还不知不觉地理解和感受到物理逻辑思维和方法,进而有效提高思维能力。以教授牛顿第二定律为例,教师可以先从一个基础的实验(比如观察小车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现象)入手,接着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随后,通过逐级增加难度的例题,逐步深化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最终,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激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物理能力与思维水平。
三、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
习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练习,更关键的是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运用表格、框图、网络图、概念图、思维导图等直观工具,对零散、孤立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融合,深化理解,从而推动学生思维的可视化,并建立起物理学科的知识框架。例如,在教授电路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协助学生整理电路的基础概念、元件和分析方法等。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明确地观察到不同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和差异,进而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知识架构。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和归纳,以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强化例题讲解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质量与效率,例题讲解作为物理习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例题,能够覆盖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例题难度应适中,既不过于简单以至于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也不过于复杂以至于让学生感到挫败。然后教师对例题进行详细的剖析和讲解,包括问题的提出、物理过程的分析、公式的选择和应用、计算过程以及最终结果的得出,强调物理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解题的逻辑思维。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例题进行分析,展示多种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五、解题方法模型化
模型是客观事物的真实表征,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归纳和建构常见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方法模型,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通过对解题方法的模型化,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物理问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在讲解动能定理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动能定理的基本表达式和适用条件,然后归纳总结出一些常见的解题模型,如“滑块-斜面模型”、“碰撞模型”等。通过这些模型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解题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实施多样化评价方法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高中物理教学应采纳多样化的评价手段。除了常规的考试成绩外,评价应涵盖课堂参与、作业表现、实验技能、创新本领等多个维度。这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能更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支持。在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习成效时,教师可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课堂参与度评价、作业完成度评价、实验技能评价和创新技能评价。例如,在评价课堂表现时,教师可考察学生的互动程度、问题质量和回答情况;在评价实验技能时,教师可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熟练度、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报告编写水平;在评价创新能力时,教师可激励学生提出新实验设计或解题策略,并提供积极的评价和指导。这样的综合评价方式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学生需求,并提供定制化的教学帮助。
总结: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深度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强化知识结构系统化,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同时,这些策略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其更好地享受学习的乐趣。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物理习题深度教学策略将不断完善,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小敏."双减"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深度教学策略研究[J].高中数理化, 2023(S01):93-94.
[2]游运昌."双减"背景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J].物理教师, 2022, 43(1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