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
黄佳琼
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437000
引言: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会计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电子发票的普及、财务机器人的应用、云端财务共享的推广,这些变革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中职会计教学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本研究基于实际教学实践,探索中职会计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可行路径,旨在通过师资建设、资源整合和方法创新三个方面的系统改革,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中职会计专业要求学生们要掌握账务处理、税务申报这些实操技能,如果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不足,就无法有效利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在线协作工具(如腾讯文档、钉钉课堂)等资源,进而导致学生实操能力与行业需求存在差距。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而现有师资队伍中,老年教师可能面临技术适应困难,青年教师虽熟悉技术但缺乏学科融合经验,多一中职院校需要通过分层培养实现整体提升。
例如,学校第一步可以做一个摸底测试,把教师分成不同层次:对基础薄弱的教师,学校要重点培训他们的财务软件操作、动态课件制作能力;对水平较高的教师,学校则可以让他们学习大数据分析、财务可视化这些高级应用。培训方式上学校可以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手把手教,或者让教师去企业实地操作真实业务系统。第二步学校要建立长效机制,把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比如规定教师每周至少使用一次云实训平台上课,制作的微课视频要符合企业实际案例。同时学校还要定期举办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奖的教师会被给予职称评聘加分。
通过这些措施,让教师从“不会用、不敢用”新技术,转变为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最终使学生掌握符合行业需求的实操技能。只有教师先跟上技术发展,会计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才能真正落地见效。
二、整合教学资源,打造数字化教学生态
现在的中职会计课堂中,教学资源存在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传统教材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实训软件版本陈旧,教师自制的教学素材缺乏统一标准,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发挥。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必须从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两个维度入手。第一,学校要建立分层分类的教学资源库。学校可以把传统会计教材进行数字化改造,开发具有交互功能的动态教学资源,比如通过H5 技术制作的借贷记账流程演示课件,让学生能够直观理解会计基本原理。其次学校要重点引入企业真实业务案例,把完整的纳税申报流程、财务报表编制等实际工作场景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训项目,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业务环境中掌握实务技能。为了确保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学校还需要建立定期更新机制,也就是说每学期都要与合作企业共同修订案例库,及时将最新的税收政策变化和财务规范要求融入进教学内容中,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与行业发展同步。在智能化教学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则需要重点打造一个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一体化管理系统。这个平台应当深度融合在线课堂教学和虚拟仿真实训两大核心功能,让学生能够通过手机、平板这种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银行对账、凭证录入、报表编制等实务操作练习。此外学校还要特别注意平台的智能批改系统,它不仅要能自动识别记账凭证和纳税申报表中的典型错误,更要能够根据学生的操作记录生成针对性的学习诊断报告,指出学生们的知识盲点和技能短板。学校还可以建立配套的教师激励机制,来持续提升平台资源质量,比如将优质课件的开发、典型案例的整理、创新教学方法的分享这些贡献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互动性与时效性
在中职会计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课堂互动性与时效性的关键突破口。针对会计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可重点采用以下两种创新教学方法:
一个是情境任务驱动法,教师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创设真实企业财务场景。例如在“纳税申报”教学中,教师借助专业税务实训系统,精心设计了一个制造企业的完整季度申报场景。在这个虚拟情境中,学生以4-6人为一组,分别扮演会计主管、税务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角色,他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协作完成从原始凭证收集审核、进项税额计算到最终申报表填写的全业务流程。平台会实时监测学生的操作过程,一旦发现典型错误如增值税抵扣计算有误,系统会立即以红色警示框突出显示错误点,同时智能推送对应的知识点讲解微课。教师则可以登录管理后台,实时查看各小组的任务进度和正确率数据,对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个别小组进行针对性辅导。
第二个是实施案例分析法,这个方法可以为师生搭建一个动态交互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提前从合作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获取真实业务案例,在中职会计信息化课堂中,实时案例分析法为师生构建了一个动态交互的学习空间。教师可提前从合作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获取最新业务案例,例如选取某连锁超市促销季的完整账务处理流程,将包括销售单据、进货凭证、费用发票等全套财务资料数字化后上传至云协作平台,并设计针对性的分析任务。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同步查阅凭证影像资料,使用批注工具标记疑点,教师则能实时查看所有学生的标注情况,选择典型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课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对比学生方案与企业实际处理差异。
结语
本研究提出的三大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明显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逐步完善,课堂互动性和教学实效性不断增强。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还需在人工智能应用、大数据分析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以培养出更符合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明飞 . 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5,(04):225-227.
[2] 杨林 . 智能云时代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J]. 成才之路 ,2024,(29):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