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李冠荣
152634198806263924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全面剖析各阶段原因,包括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不足与投资估算偏差,设计阶段的方案缺陷及变更频繁,招标阶段的文件和控制价问题,施工阶段的管理不善、变更随意、价格波动及人工成本上升,竣工结算阶段的资料与审核漏洞。基于此,针对性地提出涵盖各阶段的控制策略,旨在有效解决造价超预算难题,提升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水平,增强项目经济效益与竞争力,为建筑行业造价管控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剖析;控制策略
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造价超预算是一个普遍且棘手的问题,严重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顺利实施。工程造价的精准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任何一个阶段的疏忽都可能引发造价失控。因此,深入探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根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策略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剖析
1.1 决策阶段因素
在项目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准确性对工程造价有着关键影响。部分项目未能充分调研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合理性,导致项目定位偏差,建设规模不合理。某些商业项目在未精准评估当地消费能力和市场饱和度的情况下盲目扩张规模,使得投资估算远超实际所需,从源头上为造价超预算埋下隐患。投资估算方法不当、数据不准确以及对未来市场变化和风险预估不足,如忽视通货膨胀、利率波动等因素,也会造成投资估算与实际造价出现较大偏差,进而引发造价超预算问题。
1.2 设计阶段因素
设计阶段的不合理因素是导致造价超预算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设计人员过于注重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而忽视了成本控制,采用复杂的结构形式、高档的建筑材料,致使工程造价大幅增加。设计变更频繁发生,这可能源于设计前期勘察不细致、设计深度不够,或者业主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更改设计方案。设计变更不仅会导致工程量增加、施工进度延误,还会因拆除重建等额外工作造成材料和人工的浪费,从而使工程造价失控,超出预算范围。
1.3 招标阶段因素
招标阶段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招标文件的不完善是一个突出问题,例如工程量清单编制存在漏项、错项,导致投标单位报价不准确,后期施工中出现大量变更和索赔,增加工程造价。合同条款约定不清晰,对工程变更、价格调整、违约责任等关键事项缺乏明确规定,容易引发合同纠纷,给造价控制带来困难。
1.4 施工阶段因素
施工阶段涉及众多因素导致造价超预算。施工组织管理不善,如施工顺序安排不合理、现场人员和机械设备调配不当,会造成工期延长,增加人工和设备租赁费用。工程变更管理不规范,未经严格审批随意变更工程内容,且变更价款确定不及时、不准确,使得工程造价难以控制。材料设备价格波动频繁,如果施工单位未采取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措施,如未签订价格调整合同或未合理安排采购时间,将面临采购成本大幅上升的风险。
1.5 竣工结算阶段因素
在竣工结算阶段,结算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部分施工单位提交的结算资料存在缺漏、涂改甚至伪造等问题,如工程量计算书错误、签证手续不完善,这给结算审核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增加了审核的工作量和时间成本,也为施工单位虚报结算价款提供了机会。结算审核过程中,如果审核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审核流程不规范、审核不严格,未能发现结算资料中的问题,或者对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合理性审核不到位,就会导致结算价款超出实际应支付的金额,造成造价超预算。
二、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控制策略探讨
2.1 决策阶段控制策略
决策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源头,需高度重视。应组建专业的可行性研究团队,成员涵盖市场调研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经济分析师等,深入开展全面、细致的市场调研。精准把握项目所在地的市场需求、消费水平、竞争对手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政策法规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项目定位和建设规模,避免盲目投资和过度建设。采用科学合理的投资估算方法,如结合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类比分析,并充分考虑项目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物价波动、汇率变化、利率调整等,预留一定的风险准备金,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设计阶段控制策略
设计阶段的控制对于造价控制至关重要。推行设计招标和方案竞选制度,激发设计单位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兼顾建筑功能、美观性与经济性。鼓励设计单位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功能分析和成本效益评估,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审批流程。
2.3 招标阶段控制策略
招标阶段要完善招标文件编制,确保工程量清单准确无误,详细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避免漏项和错项,为投标单位提供公平、准确的报价基础。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工程变更、价格调整、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防止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纠纷和争议。明确价格调整的条件和计算方式,如采用价格指数法或造价信息调整法应对材料价格波动,合理设置支付节点和支付比例,保障施工单位合理的资金流,同时约束其履行合同义务。
2.4 施工阶段控制策略
施工阶段的控制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单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合理安排人员和机械设备的投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如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减少现场湿作业和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执行设计变更审批制度,杜绝随意变更工程内容。对于必须的变更,应及时进行造价核算,并按照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确定变更价款,确保工程造价的可控性。
2.5 竣工结算阶段控制策略
竣工结算阶段要确保结算资料完整准确,施工单位应按照规定整理和提交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纸、设计变更通知、工程签证单、工程量计算书、材料设备采购发票、合同文件等,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造价咨询机构应加强对结算资料的审核,对资料不全、内容不实的部分,要求施工单位限期补充和整改,确保结算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结算审核过程中,严格把关,审核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计价规范和合同条款。对工程量的计算进行仔细核对,防止施工单位虚报工程量;对工程变更和签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查,核实变更价款的计算是否准确。
结语
在建筑工程领域,造价超预算问题影响深远。通过深入剖析各阶段原因,从决策的不够严谨、设计的欠妥之处、招标的不完善、施工的复杂多变到结算的疏忽遗漏,明确了问题根源。相应的提出涵盖各阶段的控制策略,旨在为建筑行业提供全面有效的造价管控方法。展望未来,期望这些策略能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助力企业提升造价管理水平,确保建筑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推动建筑行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青.住宅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探析[J].居舍,2024,(23):150-153.
[2]孟辉,刘鹏.住宅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与控制策略[J].居舍,2024,(22):165-168.
[3]董骞.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与控制策略[J].中国住宅设施,2024,(0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