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作者

余艳

摘要:随着工程建设行业蓬勃发展,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论文回溯工程管理从传统迈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在项目策划、设计、施工至竣工验收与运维各阶段的精细应用,涵盖需求分析、设计协同、施工组织、运维优化等关键环节。深入阐述工程管理对保障工程质量、严控成本、确保进度及促进团队协作的核心作用,通过典型案例量化成效、总结经验。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程建设;应用;重要性

引言

当今时代,工程建设行业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张、复杂度急剧攀升的态势,面临着资源紧张、工期紧迫、质量标准严苛等重重挑战。工程管理作为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关键力量,承载着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化解各类难题的重任。从往昔传统模式逐步演进至今,其发展历程映射出行业变革轨迹。

一、工程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工程管理的发展源远流长,早期,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占据主导。项目决策多依赖经验,计划制定相对粗放,施工过程以人工管控为主,信息传递依靠纸质文件,部门间协同效率低下,常出现设计变更难以及时反馈、资源调配滞后等问题,致使工程进度延误、成本超支风险高。随着科技进步,工程管理逐步迈入现代化阶段。计算机技术引入,开启了电子化办公与初步的数据管理,一定程度提升了信息处理速度。继而,信息化浪潮袭来,工程管理软件广泛应用,实现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多维度数据实时共享,各方沟通协作更为便捷。当下,正迈向智能化新时代。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海量工程数据,精准预测项目走向,辅助决策。BIM 技术立体呈现工程全貌,设计、施工、运维全程协同优化。未来,工程管理将持续融合前沿科技,绿色可持续理念贯穿始终,更加注重人机协同、跨地域协同,以应对全球复杂工程挑战,塑造工程建设新未来。

二、工程管理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应用

2.1 项目策划阶段

项目策划是工程建设的起始基石,工程管理在此阶段发挥关键引领作用。精准开展需求分析与目标设定,深入调研市场需求、业主期望,结合场地特性、法规政策等要素,明确工程的功能定位、质量等级、工期规划以及投资预算。在商业综合体项目策划时,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周边消费人群喜好、商业业态布局,为建筑功能设计提供依据,确保项目契合市场需求,避免盲目建设。严谨实施可行性研究与方案比选,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手段,综合考量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环境适应性等多维度因素,对多个潜在方案进行评估筛选。这一过程涉及详细测算各方案的成本投入、预期收益、施工难度以及运营维护成本,为选出最优方案提供数据支撑,降低项目后期风险。

2.2 设计阶段

进入设计阶段,工程管理聚焦于设计团队管理与协同以及设计优化与成本控制。组建跨专业设计团队,涵盖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多领域专家,搭建协同设计平台,促进信息实时互通,有效解决专业间设计冲突。如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密切配合,在满足建筑美学需求的同时确保结构安全稳固。依据价值工程原理推动设计优化,在保障功能实现的前提下,精细雕琢设计细节,削减不必要的功能冗余与成本开支。比如合理选用本地可再生材料,既能降低材料运输成本,又契合环保理念,从源头上把控工程造价。

2.3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实体落地环节,工程管理任务繁重。施工组织设计至关重要,需精心安排施工顺序,选择适配施工方法,合理调配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以大型桥梁工程为例,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季节等因素确定基础施工顺序,确保施工安全高效。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双管齐下,构建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从原材料进场检验、施工工艺过程把控到隐蔽工程验收,层层设防;强化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防护措施,开展常态化安全教育培训,杜绝质量安全事故。

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设置关键线路与里程碑节点,实时监控进度偏差,通过资源动态调配、工序优化调整等手段确保工期目标达成。

2.4 竣工验收与运维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工程管理严格依照合同规范,有序开展工程实体质量查验、竣工资料审核、设备调试运行等工作,确保工程完整合规交付。运维阶段,制定科学运维计划,合理安排设备维护、检修周期,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如利用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机电设备运行参数,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隐患,及时维修保养,延长工程使用寿命,降低运维成本,保障设施持续高效运行。

三、工程管理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体现

3.1 保障工程质量

工程管理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在项目策划阶段,依据科学调研精准设定质量标准,为后续施工提供明确方向。设计环节,通过跨专业团队协同,确保设计方案既满足功能需求又遵循质量规范,避免因设计缺陷引发质量问题。如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各专业紧密配合,保障医疗流程顺畅、结构抗震达标、电气系统稳定可靠。施工过程中,质量管控体系严密运作。从原材料严格筛选,杜绝不合格产品入场;到施工工艺精细把控,对每一道工序实施标准化作业,像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配合比、浇筑高度与振捣时间;再到隐蔽工程逐一验收,留存影像资料,确保质量可追溯。竣工验收阶段,按照高标准全面查验,绝不放过任何质量瑕疵,只有通过严格审核,工程才予交付,切实保障使用者权益。

3.2 控制工程成本

有效的工程管理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前期策划精准规划预算,避免资金浪费在不必要的功能堆砌上。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去除冗余构造,选用性价比高的材料与技术,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例如,工业厂房设计时采用大跨度轻钢屋架,减少柱子数量,既节省材料成本又增加使用空间。施工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调配资源,避免窝工、闲置设备等现象;严格变更管理,防止随意变更设计导致成本失控;材料采购通过招标比价,争取最优价格。运维阶段,借助信息化精准运维,预测设备故障提前维修,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更换成本,确保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

3.3 确保工程进度

工程管理运用科学手段确保工程按时推进。策划阶段合理制定工期计划,考虑各类风险因素预留弹性时间。设计阶段保障设计按时交付,避免延误施工启动。施工中,网络计划技术锁定关键线路,重点保障关键工序资源;实时监控进度,一旦出现偏差,迅速调配人力、物资,优化工序,如地铁建设中,面对复杂地质难题及时调整掘进方法,追赶延误工期。竣工验收阶段有序组织,提前筹备资料、安排检测,按时完成交付,保障后续运营准时开启,维护各方利益。

3.4 促进团队协作

工程管理为团队协作搭建桥梁。组建项目团队时明确分工,各成员知悉职责;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设计、施工、采购等部门实时交流,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误解冲突;定期召开协调会,解决跨部门问题,营造良好合作氛围。如大型市政工程,各参建单位在工程管理协调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效完成项目建设。

结语

回顾工程管理的发展之路,从传统走向智能,变革深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它精准发力,策划时谋篇布局、设计中协同优化、施工时精细管控、运维期保障长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保障质量、控制成本、确保进度、促进协作,全方位支撑工程建设。面向未来,持续深耕工程管理,方能铸就更多精品工程,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晓杰.工程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重要性[J].陶瓷,2024,(10):204-206.

[2]韩璐.三维算量软件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实践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4,22(22):75-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