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在保障居民住房权益中的作用与公平性研究
高莉
永煤集团陈四楼煤矿 河南省永城市 476600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住房公积金在保障居民住房权益中的作用与公平性。首先阐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分析其在支持居民购房、租房、还贷、改善住房条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从不同收入群体、地区差异、缴存与使用机制等维度剖析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公平性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优化住房公积金制度以增强其保障居民住房权益公平性的策略和建议,包括完善缴存机制、拓宽使用范围、强化监管等,以促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住房权益保障和社会公平。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住房权益;公平性
一、引言
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住房权益的保障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立以来,在支持居民解决住房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住房市场的变化,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公平性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对居民住房权益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深入研究住房公积金在保障居民住房权益中的作用与公平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住房公积金制度概述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概念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借鉴了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经验,在上海率先试点。此后,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和完善,成为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规模不断扩大,使用范围也逐渐拓宽,为居民住房权益的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住房公积金在保障居民住房权益中的作用
(一) 支持居民购房
住房公积金最主要的作用之一是帮助职工解决购房资金问题。职工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相比商业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较低,能够大大减轻职工的购房负担。例如,一位职工购买首套住房一套,需要贷款 100 万元,若选择商业贷款,贷款期限 30 年,等额本息,年利率按 5% 计算,每月还款额约为 5368 元;若选择住房公积金贷款,等额本息,年利率按 3.1% 计算,每月还款额约为 4270 元,每月可节省 1098 元,30 年共节省 39.53 万元。这使得更多职工能够实现购房梦想,提高了居民的住房自有率。
(二) 支持居民租房
为了适应住房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逐渐拓宽到租房领域。职工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缓解了租房压力,特别是对于刚参加工作、收入相对较低的年轻职工以及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租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保障了他们的基本住房权益。
(三)支持偿还贷款
通过提取住房公积金一方面来偿还商业贷款,另一方面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职工还可以使用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对冲还贷的压力,显著减轻个人的经济负担,降低每月的还款压力,还可以使这部分资金得到更有效的作用,避免资金闲置。
(四)支持为子女购房
为了缓解职工经济压力,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逐渐拓宽到为子女购房可以支取父母的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对于收入相对较低的职工,从而减轻了父母和子女的经济负担,增强家庭凝聚力,实现购房目标。
(五)支持住房改善
对于已经拥有住房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也可以用于住房的改善。职工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房屋的建造、翻建等,提升了住房的品质和舒适度,进一步满足了居民对住房的改善性需求。
(六) 促进住房金融市场稳定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存在为住房金融市场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平抑住房市场的波动。大量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资金进入住房金融市场,使得住房贷款市场的资金供给更加稳定,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促进了住房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间接保障了居民的住房权益。
四、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公平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收入群体受益不均
高收入群体往往缴存基数高、缴存比例大,能够获得更多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和利息优惠,而低收入群体由于收入较低,缴存的住房公积金较少,在购房时能够获得的贷款额度有限,甚至无法满足购房需求。此外,一些低收入群体可能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承担购房首付,即使有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的支持,也难以实现购房梦想。
(二)地区差异明显
经济发达地区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普遍较高,职工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住房公积金缴存水平相对较低,职工在购房、租房等方面获得的支持力度较小。同时,不同地区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和使用政策也存在差异,这使得地区之间的住房公积金公平性受到影响。
(三)缴存与使用机制不合理
一方面,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存在少缴、漏缴或不缴住房公积金的现象,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和贷款条件较为严格,手续繁琐,一些职工即使符合条件,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顺利使用住房公积金。例如,一些职工在离职后,由于原单位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导致无法及时提取住房公积金;还有部分企业存在欠缴现象,不能满足贷款条件要求,职工只能被迫选择使用商业贷款。
(四)对特殊群体的保障不足
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如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有限。这些群体由于工作不稳定、收入不固定,往往难以按照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缴存和使用,他们的住房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五、优化住房公积金制度以增强公平性的策略
(一)完善缴存机制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按照规定为职工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同时,建立灵活的缴存机制,根据职工的收入水平和经济状况,合理确定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对于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可以适当降低缴存比例,提高其参与度。此外,鼓励企业为职工提供额外的住房补贴,与住房公积金相结合,共同提高职工的住房保障水平。
(二)拓宽使用范围
进一步拓宽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除了购房、租房、还贷等传统用途外,可以考虑将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物业管理费、房屋装修等,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同时,简化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和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让职工能够更加便捷地使用住房公积金。
(三)强化区域统筹与政策协调
加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区域统筹,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同时,制定统一的住房公积金政策标准,规范各地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取条件等,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四)加大对特殊群体的保障力度
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制定专门的住房公积金政策。降低缴存门槛,允许他们以个人身份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缴存方式和缴存额度。在使用方面,给予特殊群体更多的优惠政策,如提高贷款额度、放宽贷款条件等,切实保障他们的住房权益。
六、结论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保障居民住房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居民购房、租房、还贷、改善住房条件等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住房金融市场的稳定。然而,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公平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通过完善缴存机制、拓宽使用范围、强化区域统筹与政策协调、加大对特殊群体的保障力度以及加强监管等措施,可以增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更好地发挥其在保障居民住房权益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住房市场的变化,住房公积金制度还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徐旻霞,郑路. 城镇居民住房公积金制度参与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 [J]. 社会学评论, 2024, 12 (03): 30-52.
[2]魏巍,周世军. 缴纳住房公积金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J]. 中国物价, 2023, (12): 93-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