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检验中的效果及价值
姜曼
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习惯的逐渐提升,饮食及作息出现了巨大变化,再加上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这其中以冠心病为例,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近年来发病人群逐渐呈年轻化进展,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威胁极大。在此病的治疗中,主要倡导及早开展,方能进一步提升最终疗效 [1]。因此早期做出准确的诊断,可以有助于医师制定对应治疗方案。但是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可选择的方式较多,在不同诊断方式中寻求一种更为安全准确的方式尤为重要。在研究中发现,通过评估患者的尿酸及血清胆红素指标,能够有效判断冠心病和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以此来作为病情的评判标准,可以提升确诊率。在本文研究中则着重展开进一步深入探索,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 年 1 月 \~2025 年 1 月,选我院 80 例冠心病患者,男 /21,女 /19,年龄 60.24±2.67 岁;另选80 例健康者,男 /20 ,女 /20,年龄 60.75±2.24 岁。比较资料无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所有参选对象均采取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测,引导他们在检测前的 8 小时禁食水,然后在空腹下抽取血液样本,将其放置在靠近管内离心沉淀后分离血清,并选择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胆红素和血清尿酸指标进行检测,评估检验指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清尿酸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 处理,计数资料以 [n(%)] 表示,行 x2 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t 检验。 P<0.05 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健康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差异性( P<0.05 )。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现阶段心血管内常见疾病,主要发生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从致病因素分析来看,患者抽烟、酗酒以及肥胖体质均会造成冠心病发生率上升。而且随着年龄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同样也会随之增长 [2]。近年来从研究中可以看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检测,其机体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等指标会出现明显变化,尤其人体中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严重时,自身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也会降低,所以该指标与冠心病进展之间呈现出正相关 [3]∘ 临床治疗过程中,很多冠心病患者由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而长期服用药物后,一方面会引起药物的毒副反应,另一方面长期服药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较大,这是其滋生负性情绪,所以整体的治疗依从性相对较低。所以对于此病而言,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能够防止病情恶化,对于改善预后十分有效,临床意义十分显著。
血清胆红素通常在人体血液中广泛存在,是红细胞衰老裂变后释放的血红蛋白物质,在出现冠心病后再次检测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会明显下降。从具体原因分析来看,主要是由于血清中的蛋白物质与胆红素之间产生明显反应,致使该数据大幅下降,两者间的结合会使血液中的氧自由基发生结合,这种结合会促使人体形成良好的自愈机制,当血液中的氧自由基维持在正常水平,能够有效缓解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4]。尿酸则属于嘌呤的代谢物,该物质多溶于水,在当前研究中发现,与血小板凝结以及附着之间均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一般在正常人体中,尿酸值极低,但是在出现心血管类病变后,尿酸水平便会随之提
升,致使患者血液对应的溶解能力明显下降。有研究发现,尿酸溶解能力下降时,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也会进一步提升,而尿酸盐的形成会加剧血管内膜损伤,这也是诱发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学机制。另外在研究中同样发现,冠状动脉在出现粥样硬化后,随着病程进一步延长,会持续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致使肾脏功能发生病变[5]。另外尿酸还会致使人体低密度脂蛋白指标上升,使脂质氧化作用增高,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所以嘌呤与血清胆红素之间在冠心病中呈现出不可分割的关联。从本文研究中发现,冠心病患者组的血清胆红素指标明显较低,而尿酸水平则偏高,由此可以看出,两项指标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可以起到参考。
综上,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水平与病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尤其在冠心病人群中,血清胆红素指标明显较低,而血尿酸水平升高,在后期检验中可以将两组指标纳入诊断评估参考依据,以进一步提升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王苗苗 . 开展凝聚胺交叉配血复检在冠心病围术期输血中的临床指导意义分析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21(11):1852-1854.
[2] 刘勇, 王强, 曾文杰, 等.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超声三维空间面积应变参数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41(11):2244-2246.
[3] 余彩霞 , 顾方方 . 冠心病伴发心律失常的联合预测因子构建与验证 [J].广东医学 ,2021,42(9):1111-1114.
[4] 李为 , 朱坤 , 郑玉水 , 等 .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 C1q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3 及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 [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1,29(6):529-533.
[5] 黄涛 , 何其舟 , 张艳丽 , 等 . 双源 CT 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成像中的应用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41(3):45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