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

田敏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沟子板学校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深入剖析其内涵、要素关联及实践意义。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审视,提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与实施路径,旨在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发展和文化素养提升至关重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备受关注,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相互契合,对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意义重大。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解读

(一)教学目标的引领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制定。如低年级识字教学注重汉字认读、书写及基本笔画结构掌握;高年级阅读教学侧重文本理解、分析鉴赏及阅读策略运用。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提供方向和评价依据。

(二)教学活动的关联性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应围绕目标设计,确保各环节紧密相连。以阅读教学为例,培养概括能力可设计初读找关键词句、再读划分段落层次、小组讨论概括主要内容等活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促进目标达成,同时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评价的反馈性

教学评价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形式多样,应贯穿教学始终,内容与目标契合,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如写作能力培养的评价应关注作文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及时准确的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展,优化教学。

三、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目标设定的盲目性

部分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未充分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导致目标笼统模糊,缺乏指向性和可操作性。如阅读教学目标仅表述为 “培养阅读能力”,未明确具体方面和培养方式,使教学活动无针对性,评价难以实施,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活动的离散性

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活动与目标脱节,环节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为追求形式多样,设计与目标关联不大的活动,如过度游戏或多媒体展示,浪费教学时间,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提升。

(三)教学评价的片面性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依赖纸笔测试,忽视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局限于知识记忆理解,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足,无法全面准确反映学习情况,难以有效反馈指导教学活动。

四、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各学段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融合语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中年级写作教学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引导观察生活、运用写作手法、表达真情实感等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编排体系,细化课程标准目标为课时目标。如五年级上册 “民间故事” 单元,根据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包括了解民间故事特点、掌握复述方法、体会文化内涵等。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拓展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如阅读教学中,基础目标是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大意,提高目标是分析结构特色体会感情,拓展目标是批判性阅读并拓展研究。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并引出目标。如教授《静夜思》时,通过音乐、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氛围,提问引出学习目标。

围绕目标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和合作学习。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引导自主探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学习《狐假虎威》时,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故事,创编续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有效课堂练习和巩固环节,反馈学习情况,强化目标达成。练习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如写作教学先片段后整篇练习,还可利用多媒体和游戏巩固拓展知识。

(三)合理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引导家长参与。学生自评反思学习,互评促进交流,家长评价加强家校合作。如语文作业评价先学生自评、互评,再教师综合评价。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如阅读教学通过课堂提问、阅读笔记、测试等全面评价学生阅读能力。

确保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全面评价学生多方面发展,评价标准明确具体。如口语交际能力评价关注表达清晰度、流畅度、准确性及交际情境适应性、倾听习惯和礼仪等。

五、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路径

(一)加强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评一致性培训研讨,邀请专家讲座分析案例,帮助教师理解内涵和方法。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实践,撰写反思论文、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交流合作,分享资源经验。

(二)优化教学设计与资源整合

教师依据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整合教材、多媒体、生活等资源,创新教学形式。如语文教学引入影视、文学作品、网络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开发校本教材、课件、活动手册等,支持教学实施。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

学校营造有利教学环境,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评估。制定教学相关规范标准,开展观摩竞赛活动,建立评价反馈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调整和学生学习改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六、结论

教学评一致性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通过精准设定目标、精心设计活动、合理构建评价体系及相关实施路径,可有效实现其应用推广。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并积极实践,创新教学和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语文教学,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

2. 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 “回家”》

3. 张菊荣:《教学评一致性:从理念到行动》

4. 周文叶:《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5. 林玉莹:《小学语文 “教 - 学 - 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