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民美唱法对提高民族声乐演唱的借鉴

作者

徐源

海南屯昌思源实验中学571600

摘  要 民美唱法主要讲的是将国外的美声唱法与中国国内的民族唱法的训练技巧相互结合,更好的为歌唱服务。尤其是在现代科技与网路发达的时代,像我们熟知的歌唱家宋祖英和阎维文等的歌唱家,他们的发声训练方法就是运用了美声发声训练的功底将其运用到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当中去,从而更好的解决在实际学习声乐中,解决很多基础的问题。例如:初学者在初步学习歌唱时的气息较浅、歌唱所需的牙关打不开以及发声时喉头会提高,而导致在歌唱时影响歌唱的发声器官。本文简要讲述的是民美唱法的结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演唱民族声乐作品的益处。

www.lunwendaixie.com.cn

关键词: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共鸣腔位置

目  录

摘  要 ………………………………………………………………….…..….........Ⅱ

绪  论 ……………………………………………………………………………….1

一、民美唱法的简要概况………………………………….………………..………2

二、民美唱法在民歌《龙船调》中的运用………….……………………………..3

1 《龙船调》的创作背景.…….……………..……………………….……...…….3

2 《龙船调》的曲式分析………………………………………………………….4

3 民美唱法在演唱《龙船调》歌曲中的运用...………...………………….……..5

结  论………………….……………………………………………………………..7

参考文献……………….……………………………………………………………..8

绪  论

通过在学校多年教学经验与不断的学习成果,发现了如何更好的提高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就是通过运用训练国外美声的唱法及一些技巧与民族的一些声乐训练技巧相结合,更能帮助演唱和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而且通过实践教学中运用美声唱法为学生的唱功打基础,在日后的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更能有效的完成声乐,所以在教学和演唱中运用美声唱法打基础能更好的帮助歌手完整的演唱民族,并且不失去民族声乐作品的风味。

一、民美唱法的简要概况

民美唱法的区分:民族唱法简要来讲就是中国古时候的人,在劳动或者是过节日的时候唱出来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歌曲及声音,而且每个地方的民歌由于环境和区域不同,出来的作品和唱腔都不一样。比如:湖南的花鼓戏,陕西的原生态高腔调嗓唱法等,都具有别样的民族特色。美声唱法简要来讲就是国外,通过很长一段的时间及研究出来的一系列能更好的提高和为歌唱服务的方法来帮助歌手训练嗓音及提高声音的美感、音色的质感,所以叫美声唱法。所以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发展中是有区别的,而且训练的气息和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区别的,总的来说不管是民族声乐练声法还是美声声乐的训练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演唱来服务的方法。

二、民美唱法在民歌《龙船调》中的运用

1、《龙船调》的创作背景

歌曲《龙船调》是湖北省西南部利川民间的民歌别名是“种瓜调”,由来是当地人民每逢过年或者有少数民族节日划彩莲船时都会时常歌唱的一首民间歌曲。《龙船调》的传开最初是由鄂、喻交界地带的利川市、咸丰、黔江、石柱等县(市)一带的土家族人传唱开来。后面因其从湖北利川市走向全国,传开到世界,故中国民族音乐节讲《龙船调》定为“湖北民歌”。龙船调是中国最优秀的民歌之一,也是世界二十五首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的来源,在民国40年间一位喜爱曲艺的退伍军人王竹清,在回归柏杨坝的途中哼出了几句好听的旋律歌曲,后面经过谭代伟、周立品、肖九畴等人重新为这几局好听的旋律歌曲重新谱写曲调和填词,才出现了最初的歌曲《龙船调》。

2 《龙船调》的曲式分析

《龙船调》这是一首经典,三段式结构的湖北省西南部的民族歌曲。A徵调,2/4,中速。

歌曲集中体现了鄂西南和武陵山地区民间歌曲花灯调的曲风特色,全区音以 do re mi so la 五声音列为传统的无声民族调式为基础。色彩明快,风情万种。表现出了浓郁的土家族的节日风俗和山野气息。

在旋律上,级进的基础上采用了,三度小跳音程和四度、六度音程大跳相结合;同时三度小跳音程和旋律级进行相结合时,表现出了富有动感的明快节奏。而且节奏上由于切分节奏的加入使得旋律更表现出了土家族民族具有跳跃性和轻快生动性的音乐情绪。而在歌曲中的男女对唱的衬词里,以六度音程大跳、四度音程大跳与三度音程小跳相结合,节奏和旋律级进上选择了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相结合,所以从曲调上突出表现了湖北民歌《龙船调》具有的鲜明、优美动听、生动明快的节奏旋律及音域较宽、腔调高亢婉转的特点。

结构上,是三段体再现曲式结构。此曲的三段式的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变化再现结构,在这种常见的曲式中,本首歌曲第一段的旋律把利川民歌的主要乐思和风格初步呈示出来,而且在此曲的第二段把歌曲的乐思做进一步的发展和勾画风俗场景,最后第三段变化再现也更好的帮助全曲整体结构的完整和统一,从而使得全曲成为了一个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完结。曲式图:a+b+a’。

在装饰音上,多采用了很短的前倚音,为高亢的音调增添色彩,更有抒咏性。

在歌词上,采用了当地的方言土语和衬词等,而且衬词中也带有着汉子记土家语的句子,使得整首曲子更有了种瓜调音乐独有的民族特色。

3 民美唱法在演唱《龙船调》歌曲中的运用

民美唱法的结合,我们将举例几条音阶来演示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结合。

美声唱法音阶: 1   3   5   i   5   3   1

这条美声的发声音阶,我们可以发现发声的母音都采用了比较圆润的母音来进行发声,用这些比较饱满圆润的母音能够训练声音的圆润度和饱满度。而且美声发声训练时需要很充足的气息来支持发声,在发声的过程还需注意气息的连贯性,音越高越要用呼吸控制切忌不要挤紧喉咙。

民族唱法音阶: 1  2  3  4  5  6  7  i  7  6  5  4  3  2  1

这条民族声乐的发声训练音阶,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母音比较扁,在发声时内腔比较小的发声母音,主要是训练气息的连贯性和音色的调整,这些母音在训练中可以调整音色的质量,让声音在演唱时比较靠近民族味道的声音。

在歌曲中的第一段可以体现这两种方法的运用,在这首声乐作品前面四小节里需要美声功底的气息来支持演唱和通过练习多种民族声乐唱法音阶来运用带有本民族味道特色的声音进行演唱表达歌曲。在第二段的八个小节里可以发现,歌曲的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变为十六拍子的节奏,而为了更好的运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在训练发声时选择比较八分拍子或者十六分拍子节奏的训练音阶来训练发声,这样便能更有效的演唱和完整诠释这段乐句,尤其是在第二段第六小节用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调来说唱那几句衬词更能表现出这部作品独有的魅力和练声方法结合的运用。最后在第三段再现的部分,节奏又变为小切分与大切分,而唱好这后半部分只需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对换气点的要求把握好就行了。

结  论

通过这些训练方法在结合时可以相互融合和运用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当中的研究结论,和前面所说的民族声乐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区别是在于,美声唱法他的气息比民族唱法的气息要求区别在于美声唱法需要的气息比民族唱法所需要的气息要多而且需要充足的气息来支持演唱,而民族声乐的演唱气息的实践要求是需要巧劲来控制气息和声音来完成民族声乐作品的演绎。

参考文献:

[1] 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

[2] 王峰.现代民族声乐理论及教学探索.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年3月

[3] 邹婉华.简论恩施土家族民歌“龙船调”的音乐特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