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萌萌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来源日趋多元化,规模持续扩大,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已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至关重要,在院校发展层面具有深远影响。该文以高职院校科研资金特点为出发点,探讨科研资金管理的各类问题,并据此建议优化策略,以期最大限度上显现资料使用的有效性,助力我国科研领域的纵深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
引言
科研资金管理确保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在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风险无所不在的情况下,当前管理体制机制如何进行高效革新,实为一个亟待深究的课题。高职院校是造就并输出高技能、实用性技术人才的核心机构,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具有关键影响,探索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能够推动高职院校研究能力的提高。
1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特点
就资金来源而言,普通高校的科研经费来源较为广泛,除横向科研经费外,还可借助社会渠道完成资金筹措工作[1];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而政府机关或上级主管机关拨付的纵向科研经费资金相对较少;
从经费总量来看,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整体规模相对较小,这多是由于在科研项目申报指标上,高职院校相较普通高校存在一定劣势,政府拨付的科研经费更倾向于普通高校;
就资金使用而言,与普通高校侧重基础科研经费的情况相比,高职院校更多地侧重于科技研发,更关注科技成果的应用;
在资金管理方面,相较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在管理机制完善程度和管理队伍专业素养等方面仍有待提升。由于教职人员编制、教师队伍引进渠道、招聘标准等层面的限制,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效益较普通高校存在较大差距。
2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不够精细
预算是决定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最基本要素,它的目标是减少和防止浪费、舞弊行为。但是,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科研立项有限,资金规模不足,在整体预算中的比例偏低,对科研资金重视不足,导致对预算管控工作执行不力。一是专业性不足。在实际工作环节,预算内容的拟定是科研项目申报流程中的初始环节,部分科研人员在具体预算编制中,为快速完成项目申报,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在资金开支结构上,没有从项目自身和财务角度作出考量,仅把重点放在收集预算信息上,而非为其提供指导,导致在实际使用中与预算内容不符。二是预算方案的执行效益不佳。这主要表现为申报单位对调查、论证、分析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单位的制度基础大多只是对各种资金用途进行简单界定,对于如何制定预算方案缺少清晰的体系与程序。
2.2报销流程复杂
科研经费使用需遵循预先申请、项目实施、项目查验及经费拨付等环节,其审批工作相对繁琐,费用报销条件苛刻。参与科研项目的人员需要在具体研究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而在财务申报上,特别是在诸如票据粘贴、流程签字等具体操作层面,常因缺乏专业知识而难以充分掌握。报销文件往往须经历两至三次流程方能最终办结。这将对科研者的工作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双一流”战略的推行[2]。
科研经费的支出必须事先获批,若预算高出既定标准,则需要采取招标的形式,根据所购资产的种类和研究计划资金的性质,由资产管理部门对其进行核查,以确定其是否属于国有资产范畴,科研工作者在繁杂的审批流程中消耗大量时间,这对项目的推进造成显著阻碍。
2.3科研经费核算不规范
一是非科研性支出占比大。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受限,会计处理不严谨是关键因素之一。二是对核算工作未加以规范。在纵向经费的核算层面,依旧沿用以往的方式,在核算方法上存在较大欠缺,未能全面考量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而且,也无法将横向和纵向两种资金来源的差异表现出来,没有将源于社会主体的横向科研经费纳入考量范围,经费核算的全面性明显存在欠缺。三是成本内容核查存在问题。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对科研活动对学校公共资源的消耗关注不足,且科研资金的预算制定常出现误差。
2.4监督不严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对校园公共资源的耗用重视不够,同时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往往伴随偏差。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支出多按现有政策核销,为兼顾科研活动的实际情况。财务部门只对单据的合规性进行审查,而在研究内容上未作出深层次考量;科学技术部门也没有对其合理性进行认定;内部审计部门在科研项目上的监督审查功能也未得到全面施展;资产管理部门在经费使用上缺少必要的监管措施,尤其是在科研项目结束后,资产没有按时移交,统一管理模式尚未确立。由此,出现一些诸如报销项目不一致、资金挪用、资产损失等现象。
2.5各归口管理部门沟通不畅
在科研项目中,从立项管理到预算制定、资金使用直至最终决算,每一项都牵涉诸多管理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很少,而且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是彼此独立的,只是专注自身的职责。比如,科技部门更注重项目立项与终期审查工作,而财务部门则更注重经费支出与既定规范的契合度。考虑当下信息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实现实时的共享,造成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相分离的现象。课题立项后,项目主管经常要在财务部门跑来跑去,需要与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多次核实资金到位的问题,等资金到位后,科技部门将项目申请文件或创新合同移交至财务部门,并具体界定科研资金的类别。在科研资金的实施过程中,涉及的资金管理数据多从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提炼出俩,很难实现对各项科研资金使用状况的动态监控。而且,设备折旧和资产使用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在课题终期,高职院校很少对课题的终期进行审核,缺乏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事后监督。各机构间沟通不足,致使科研资金利用率不佳。
3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3.1预算精细化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意味着对科研项目全过程预算进行控制。为此,要考虑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更为契合的预算管理体系[3]。首先,从立项前的调查、论证、分析到最终的结果呈现,在整个过程中都要对研究项目的收支进行分析,还应提供有关经费来源及用途的详尽记录,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对研究成果的价值与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其次,在学校范围内,按科研经费计划进行预算收入和支出,预先评价科研项目的风险承受能力,采用科学、合理的编制方式及工作程序,在专业人士或专家的指导下编制预算,使预算更加精细,符合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3.2简化审批流程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由科技部门负责统筹协调,该部门担负着科研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职能。项目负责人则作为课题经费的直接管理者,承担起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首要责任。“双高计划”实施以来,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快速增加,然而,目前实行的科研资金管控机制与国家旨在减轻科研束缚的初衷不符[4]。在“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应充分秉承简政放权的思路,赋予科研工作者更多的自主权,建立基于科研资信评级的补偿机制,对科研经费实行“包干制”试点工作。
精简报销事务中不必要的审批手续。在项目启动时就已安排好预算的事项,无需额外的批准过程,只要取得相关的凭证,就能通过项目负责人的审查,直接进行报销程序;在项目开始时,未编列预算支出项若与开支类目一致,则,按预算调整程序报批即可。同时,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审核流程,增加项目负责人决策自主空间。
3.3核算规范化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每所高职院校应与自身专业建设结合,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经费报销体系,同时要在不违反会计法和学校会计制度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确立与地区特性及机构现状相匹配的科研资金管理规程及其执行规范。构建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在科技、财务、审计和资产等方面加大对科研经费合规性和合理性的监督,将其纳入科研项目效益审计中。二是对现有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完善。结合科研经费属性执行费用评估,并将科研项目对校园公共资源消耗的成本纳入科研经费项目总成本考量[5];结合横向科研资金特性,将权责发生会计原则整合至成本核算过程;通过优化会计科目结构,增强对成本计算任务的支持力度。根据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规范要求,构建多层级子账户结构,并将其与项目辅助账户有效整合,以提升核算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3.4监督公开化
监督效率的提高,不仅需要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清晰,而且要以公开的姿态推进监督工作。在强化科技、财务、审计、资产等部门监管职能的基础上,考虑到各项科研经费项目的实际内容,将各课题的对应部门或者专家学者都充分地利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资金监督之中,通过公开的方式,接受专业人士的监督,更好地显现经费支出的效用。此外,借由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对资金使用状况的监管效能。在建立高职院校内控体系时,各部门应充分行使其监管职能,在具体工程实施环节维持密切的关系,对项目经费管理作出深层次沟通,达到动态、多维监督目标,并借助信息管理工具,确立更为精细化的资金管控机制,促使相关经费的使用效率得到切实提升。
3.5推动科研活动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应当把分散在各职能部门中的管理制度加以合并,建立集成化的科研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多维交互,促进科学研究项目的便捷开展,努力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提升科研资金的投入。而且,确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全面显现其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6]。
结语
当下,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陆续在高职院校中的落实,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转变传统的严格的管理方式,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借由从不同维度思考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方案,将科研经费的配置政策加以落实,使科研人员能够全心全意地投身于科研研究工作中,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经费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佳希.科研自主权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研究——以国内四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2):97-99.
[2]曹越,王春晖,乔学斌.基于AHP的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研究——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23(6):33-38.
[3]邵建华.终身学习视域下教师群体"自主驱动—创新引领"的科研管理模式探索——以朝阳社区学院科研管理工作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2):30-32.
[4]苏昕,陈皞,徐燕玲,等.科研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青年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为例[J].医学教育管理,2023,9(1):105-110.
[5]梁茹,李建霞.经费紧缩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优化及策略路径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41(6):79-87.
[6]陈悦,梁裕扬.新时代海洋科技创新格局下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体系优化思考——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39(11):69-74.
作者简介:刘萌萌(1987.07 —),女,黑龙江宁安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规划处科研干事,本科,助理研究员,从事高校科研管理、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