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自动化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力与前景

作者

石波 刘闵华 方鹏飞

中物智建(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如何借助先进技术应对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诸多挑战备受关注。智能自动化系统凭借智能化、自动化等卓越特性,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着重探讨其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助力环境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深入剖析其于工业、农业、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应用策略,并对保障其有效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展开研究,旨在为充分发挥智能自动化系统优势,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提供有益参考与思路。

关键词:智能自动化系统;可持续发展;积极作用;应用策略

引言

在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且亟待深入推进的重要议题。资源的紧张、环境的压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借助创新的科技手段来化解。智能自动化系统作为科技发展的新成果,融合了多领域先进技术,有着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能。

一、智能自动化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1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作用

智能自动化系统运用先进的传感器与数据分析技术,能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精准把控。以制造业为例,在原材料加工环节,自动化系统可依据预设的产品规格和生产数量,精确计算并控制原材料的投放量,避免过度取用造成浪费。在仓储管理方面,智能仓储机器人能够按照系统规划的最优路径,快速准确地搬运货物,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减少存储资源的闲置。而且在水资源利用上,像一些大型工厂中,智能自动化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可实时监测水质和用水需求,对废水进行高效处理并循环回用,最大限度地提升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从多个角度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1.2 助力环境保护与改善作用

该系统在环境保护上作用显著。例如在环境监测方面,智能自动化监测设备可实时收集空气、水等环境数据,精准定位污染源,便于及时治理。在工业生产中,自动化的污染治理系统能依据污染程度自动调节处理设备的运行参数,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而且智能自动化灌溉系统可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情况精准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助力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守护绿水青山。

1.3 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作用

智能自动化系统有利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一方面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催生如系统运维、智能技术研发等岗位。另一方面,它可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在公共服务领域,自动化智能服务能提升服务质量与覆盖范围,保障社会发展的公平性,促进经济与社会协同进步。

二、智能自动化系统在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的应用策略

2.1 工业领域应用策略

在工业领域,首先要打造全流程的智能化生产体系。利用智能机器人、自动化加工设备等组建生产线,实现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组装的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操作误差,提高生产精度和效率。例如汽车制造中,智能焊接机器人可按照预设程序精准焊接车身部件,保障焊接质量。其次,搭建工业大数据平台,将生产线上各设备的数据实时收集、整合,通过数据分析挖掘生产环节中的潜在问题和优化点,合理调整生产计划和工艺参数,实现按需生产,降低库存积压和生产成本。

2.2 农业领域应用策略

对于农业领域,要积极推广精准农业模式。在田间地头安装各类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的肥力、酸碱度、湿度以及气象条件等信息,这些数据传输至农业管理平台后,经过智能分析,为农民提供精准的施肥、灌溉、播种等农事操作建议,实现农业投入品的精准投放,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采用自动化农机具,如自动驾驶的播种机、收割机等,它们能按照预设路线和作业要求,高效完成农事操作,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2.3 能源领域应用策略

在能源领域应用智能自动化系统时,发电环节要依靠智能控制系统,结合天气预报、用电负荷预测等数据,精准调节发电设备的运行参数,比如火力发电中根据实时需求调整锅炉燃烧强度,风力发电中优化风机叶片角度,提高发电效率,实现能源的高效产出。在输电过程中,沿着输电线路安装智能监测装置,实时收集线路的温度、电流、电压等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系统自动预警并快速定位故障点,及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抢修,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能源浪费。在能源使用端,推广智能电表、智能插座等设备,它们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用电情况,并根据峰谷电价等信息,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节约用电成本。同时,发展智能微电网,实现分布式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推动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智能自动化系统有效助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 完善技术研发与创新措施

完善技术研发与创新是智能自动化系统持续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积极参与智能自动化系统相关技术研发。例如,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研究,使系统的决策能力更精准;推动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提升其自适应和协同作业能力。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创新成果给予充分保护,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让智能自动化系统更好地契合可持续发展各方面的需求。

3.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措施

专业人才是保障智能自动化系统有效应用的核心要素。高校要与时俱进,优化专业设置,开设智能自动化系统相关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比如设置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自动化设备编程等实践课程。职业院校可针对智能自动化系统的运维、调试等岗位需求,开展定向培养,为企业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企业自身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此外,积极引进国内外在智能自动化领域有丰富经验和前沿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充实人才队伍,为智能自动化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

3.3 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与监管措施

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与监管体系对于智能自动化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政府需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给予采用智能自动化系统进行绿色生产、节能减排的企业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降低企业应用成本,提高其积极性。同时,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明确智能自动化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方面应达到的指标要求,确保其应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应用行为及时督促整改,对违规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处罚,保障智能自动化系统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挥作用。

四、结论

智能自动化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与广阔的前景。通过深入分析其积极作用、详细阐述重点领域应用策略以及探讨保障措施,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其价值,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军.节能设计理念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J].石河子科技,2024,(05):33-35.

[2]孟令艳,乔永胜,姜伟,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现代农业自动化技术发展面临的瓶颈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07):118-120.

[3]李朝明.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03):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