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业财融合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靖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 651701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业财融合已成为提升财务管理效能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了完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体系、打造智慧财务信息平台等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推进业财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需要从制度、技术、流程和人才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构建科学高效的业财融合管理体系,为实现财务管理转型升级和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高职院校;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改革对策

引言:《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业财融合是实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提升财务管理效能的必然选择。随着高职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因此,研究基于业财融合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完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

为实现高职院校业财融合的规范化、制度化运行,需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具体而言,要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政策文件为指导,结合《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制定学校业财融合管理办法。该办法应明确规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职责边界、协同机制和考核标准。例如,在预算管理方面,要求业务部门提供详实的项目支出计划和绩效目标,财务部门据此进行预算编制和控制;在资产管理方面,明确设备采购、使用、维护等环节的业财协同程序。其次,要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分管校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统筹协调重大事项,及时解决业财融合过程中的问题。此外,要制定数据共享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采集、传输、使用流程,确保数据及时、准确、完整[1]。最后,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业财融合工作开展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与部门预算挂钩,形成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业财融合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打造智慧财务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享

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业财融合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要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整合现有的教务、人事、资产、财务等信息系统,构建统一的智慧财务信息平台。一方面,要优化系统架构设计,采用微服务架构,确保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实时交换和共享。例如,将教务系统中的课程安排、学生选课等数据与财务系统对接,自动生成课时费用计算;将人事系统中的人员变动信息与工资系统联动,实现工资数据的及时更新。同时,要建设数据中台,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高效利用[2]。通过数据清洗、治理和分析,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要开发智能分析功能,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校运营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预警。例如,对各专业、各项目的收支情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为专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提供依据。最后,要强化系统安全保障,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确保数据安全可控。通过打造智慧财务信息平台,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深度融合,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优化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业财融合要以风险防控为底线,通过优化内部控制流程,提升管理效能。第一,要以《政府会计准则》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基础,结合高职院校特点,重新梳理和设计业务流程。例如,在采购管理方面,要将业务部门需求论证、财务部门资金审核、采购部门执行采购等环节有机衔接,形成闭环管理。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要将项目立项、经费预算、资金支付、绩效评价等环节统筹考虑,确保全过程管理。第二,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设置关键控制点,对重点领域、重要环节进行实时监控[3]。例如,对大额资金支出、重大项目投入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第三,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将业财融合纳入内部审计重点,定期开展专项审计,查找管理漏洞并督促整改。最后,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内控制度、造成损失的行为进行追责,形成有效震慑。通过优化内部控制流程,织密扎牢制度防线,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四、加强业财融合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人才是推进业财融合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要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业财融合工作质量。其一,要优化人员配置,根据《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配齐配强财务人员,特别是要引进具有业务背景的财会人才,提升财务部门的专业服务能力。其二,要加强培训教育,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业务知识培训,组织业务人员学习财务制度规范,促进双方互相理解、协同配合。例如,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组织跨部门案例研讨,交流工作经验。其三,要建立轮岗交流机制,选派财务人员到业务部门挂职锻炼,选派业务骨干到财务部门参与管理,培养复合型人才[4]。最后,要完善激励机制,将业财融合工作表现纳入绩效考核,对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业财融合工作提供人才保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结语:业财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进行全方位推进。高职院校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人才建设为支撑,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在实践中要注重统筹谋划、循序渐进,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解决突出问题又要防范潜在风险,推动业财融合向纵深发展,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刘维娜.业财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转型策略探析[J].投资与创业,2024,35(19):71-73.

[2]董瑶.基于业财融合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改革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14):93-95.

[3]刘浩杰.精细化财务管理下高职院校业财融合策略探讨[J].活力,2024,42(12):82-84.

[4]莫方明.业财融合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投资与创业,2024,35(0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