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能技术在建筑电气中的应用
廖兴朝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州市 402781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前沿科学技术被融入和应用到不同领域,带动了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行业的持续性发展。尤其是在建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随着电气工程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建筑电气环节开始尝试全新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其管理过程中的智能化水平、全过程控制质量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更高。目前,智能化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融入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同时也对各个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进一步探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能技术在建筑电气中的实践应用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在现代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概述和应用优势,并就自动化智能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建筑,
引言
建筑电气工程本身就是建筑工作开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尤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工作和居住的环境的要求不再仅仅是美观性和舒适性,而更要突出建筑工程的功能性价值。机电工程设备是人们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它的安装及运行过程中的控制需要为人们提供应用功能,并具备一定的安全性。随着许多高层建筑内部空间结构的复杂化、多变化及越来越多电气设备在建筑中的融入和应用,电气工程设备的安装及后续的维护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在其中的融人和实践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电气工程的整体安装速度,也能实现对于电气工程运行全过程的动态化监督,避免后续电气设备运营过程中的多次维护,也能够逐渐降低设备维修和管理的投入费用。因此,实现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和融入显得意义重大。
1智能建筑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概述及应用优势
所谓智能建筑,主要是在现代基础建筑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现代智能控制技术对各类型电气设备和功能的控制,集成多功能的管理平台,它在传统的电气管理功能基础上,结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将建筑的空间美感、功能的发挥、办公的自动化控制体系融于一体,属于一种极具现代化特征的技术型综合建筑。智能建筑空间也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高效、便捷。
在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融合了智能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了对整个建筑领域中相关配电系统、照明设备、暖通空调系统、电梯系统及通信服务系统的智能化操控,能够实现对这些设备及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化监管和控制,并形成集中化的管理平台,从而达到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性和高效性、降低智能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推动智能建筑管理工程智能化发展的目标,确保了电气工程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稳定性。
2建筑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实践应用。
2.1对电气设备的远程智能化控制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城市空间中不断出现,而这些高层建筑的内部空间复杂多变,也使得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系统的设计难度更高。电气设备的安装及系统的设计从源头上来说是为了便捷人们在建筑空间中的生活及工作,让建筑空间更加具备综合性功能,而这些多类型的电气设备及电气系统的搭建,也与智能化控制系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在对某建筑空间正式施工之前,相关负责人或机构应先与业主方及用户进行沟通,了解该建筑空间的实际用途,并结合电气工程所处的应用环境进行设计。以工厂的日常运行为例,在工厂的运行过程中,基本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工厂的日常生产,还要考虑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风险性因素,尤其是针对工厂的安保系统、生产系统方面的风险问题,更应通过自动化控制的方式实现远程监控,针对工厂的生产线及不同的工厂出入口,将监控设备、各类型传感器设备与报警设备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实现对工厂风险问题的远程控制和应急处理,让管理人员即使距离事故发生地点较远,也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后台操作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2.2供电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在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电气设计环节中,供电及照明系统都是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功能性系统之一,同时也肩负着节约能源、符合国家绿色环保发展号召的责任和义务。从供电系统来看,供电系统是帮助建筑空间降低能源消耗、确保建筑空间内部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点。而内部的照明系统,则满足了工厂在日常的生产及运营过程中人们视觉方面的需求。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环节中,可以从节约用电和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根据室内的明暗度统一调节照明系统的光亮。并根据目前工厂照明设备的运行情况,在后台自动化地进行电路的设计,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
2.3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智能化控制和应用
考虑到在一些厂房的建筑空间中,建筑内部空间相对较为庞大,内部结构更是复杂多变,在建设过程中具有周期较长的建设特征 。而对于一些特殊的生产厂房来说,想要实现对建筑工程开展全过程的无死角监控,就需要应用到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解决过去由于人为监控而存在的监控漏洞、风控力度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并将监控获取的数据信息利用远程传导系统传递给后台的管理人员,判断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紧急问题,并给出有效的应急方案和措施,避免在建筑过程中出现漏水、漏电甚至是爆炸等安全性事故。
2.4电气接地系统中的智能化控制
以TN-C-S系统为例,该套系统主要由TN-S和TN-C两大接地系统相互连接构成,两个系统的连接区域设置在保护线的连接区域处,在变电所的供电厂房中,这类型接地系统应用范围较广。该接地系统的电压大小与地线负载平衡状况和地线长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如果地线中的负载量波动性较大或地线的长度较长,那么电气设备外壳对地电压的输入量也就越大。为避免对地电压输入过高,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可以将PE线进行重复接地,达到降低电压偏移的目标。同时,还通过智能化的控制模式避免了漏电保护器跳闸所引发的工厂大范围停电问题。而在接地工程开展的过程中,为确保基础底板中钢筋的贯通性,需要对接地线路的电阻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接地之前,需要提前测量线路的电阻值,确保电阻值符合工程开展的安全性需求,尽可能地降低接地电阻值,通过人工接地极的方式避免这样的问题。除此之外,工厂在工程开展过程中还要注意防雷措施,在防雷引下线时,也需要注重上下线路之间的相互衔接,并做好相互之间的焊接及加固处理工作。针对一些配管和配电箱等设备还需要提前进行预埋,设置的位置和标高都要满足前期的要求。并定期做好对于管线内外壁的防腐处理工作,避免管线内外壁出现腐蚀现象,从而确保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厂房建筑电气工程中应用的安全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随着我国智能化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融入和应用,建筑电气工程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智能化控制技术在建筑远程处理、安全管理、配电及照明系统、监控系统、防雷和接地系统等多个系统中的融入和应,能够有效实现对建筑工程内部电气系统运行全过程的动态化监督和智能化管理,极大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慎清,胡方进.基于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探究[J].新城建科技,2024,33(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