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与实践探索
王志军
安徽省阜阳市汇鑫小学 236000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作业改革成为基础教育关注的焦点。传统作业模式存在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作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分层作业设计作为落实“双减”政策、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举措,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双减”政策实施背景出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对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设计原则、实践路径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科学的作业设计思路和实践参考,助力小学语文作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小学语文作业现状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挑战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普遍存在作业内容单一、题型结构雷同、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大量的重复性、机械性作业不仅消耗了学生大量课余时间,还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学业成绩,过分重视课后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导致学生作业压力较大,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家长也普遍反映,语文作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有限,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基础教育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成为核心目标。政策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高年级书面作业时间应严格控制,并强调作业要注重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指引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面临新的挑战。教师既要有效减轻学生负担,又要保障作业质量,实现作业内容的创新与优化;既要关注学生整体水平提升,还要照顾学情差异,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如何科学设计和实施分层作业,成为小学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根植于多元智能理论、差异化教学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能力特长,如语言智能、逻辑思维智能、空间智能等。分层作业设计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和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差异化教学理论主张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难度和不同内容的学习任务,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社会性,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结果,而是在实践中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自主建构。分层作业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和自主反思,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强调作业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实践性,要求作业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的培养。基于上述理论,分层作业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还要关注其认知发展水平、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做到“分层不分流,人人有收获”,以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
三、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原则与流程
科学合理的分层作业设计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握好各个环节。首先,分层作业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作业内容应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既有基础性的任务,也有提高性和拓展性的任务,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体验。其次,作业目标要明确具体,既要涵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又要关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综合素养的培养。作业设计应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再次,分层作业布置应注重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既有传统的书面作业,也有朗读、写作、阅读、实践等多样化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习习惯,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小组,分别制定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作业任务,并在作业布置时做好分层说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任务。分层作业的评价也要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激励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四、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实施需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学情。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通过学情分析,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或小组。作业设计时,以基础性、发展性和创新性任务为主线,合理分配作业内容。例如,基础层可设置字词积累、课文朗读等基础性任务,发展层可安排课外阅读、短文写作等提升性任务,创新层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创编故事、语文实践等创新性任务。这样既能保证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空间,促进个性发展。其次,教师应注重作业内容的多样化和趣味性,设计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作业类型,如家庭访谈、生活观察、主题演讲、手抄报制作等,提升作业的实际意义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为分层作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智慧作业系统,在线布置和批改作业,实时跟踪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分层任务,做到精准教学。
五、小学语文分层作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分层作业设计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教师对分层作业的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导致作业设计形式化、随意化,难以真正发挥分层作业的作用。部分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班额过大,教师课业压力重,难以兼顾分层管理和个性指导。此外,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分层作业存在误解,认为分层作业是对学生能力的标签化、分流化,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作业评价方式单一,过度依赖分数和结果,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和能力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分层作业设计和实施的专业能力,鼓励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经验交流和行动研究。其次,学校应合理安排班级规模,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分层作业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
结论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是实现作业减负增效、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分层作业既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理念,又兼顾作业内容的层次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科学合理的分层作业设计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要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家庭和社会需共同支持和配合。今后,分层作业的研究与实践还需进一步深化,应探索更智能化、个性化的作业布置与管理模式,加强作业评价的科学性和多样性,持续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多元需求,为小学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2(36):115-117.
[2]刘芳.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与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23(05):88-90.
[3]赵丽娟.基于“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的有效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23(0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