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网”而出,育时代新人: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赵金亮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市 300222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这一变化不仅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也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有效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当前面临的挑战、潜在机遇以及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过载与价值多元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海量信息涌入大学生的视野,其中不乏良莠不齐的内容。这些信息中,既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有消极负面的舆论导向,甚至存在歪曲事实、误导公众的言论。面对如此繁杂的信息环境,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影响,导致价值观念混乱,价值取向多元化,甚至产生迷茫和困惑。
(二)网络亚文化与主流价值冲突的挑战
网络空间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网络亚文化作为其中的一股力量,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新颖的创意内容吸引了大量青年学生的关注。然而,一些网络亚文化中夹杂着低俗、暴力、享乐主义等不良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长期接触此类文化可能削弱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影响他们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和践行。
(三)网络社交虚拟化带来的情感疏离
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虽然拓宽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但也使得人际交往趋于表面化、虚拟化。部分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导致情感交流不足,出现孤独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这种情感上的疏离,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增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机遇
(一)网络平台的创新应用
互联网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渠道和互动方式。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精准分析大学生的兴趣偏好、行为特征,实现教育内容的个性化推送,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直播平台、在线讨论区等,可以构建开放、平等的交流空间,促进师生间的即时互动,增强教育的参与感和实效性。
(二)网络文化的正向引导
网络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若能正确引导和利用,可以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的有效载体。通过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产品,如微电影、动画短片、公益广告等,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在欣赏娱乐的同时,自觉接受正面的价值引领,提升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三)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使得教育活动更加灵活多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如线上学习理论知识、线下开展实践活动,或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历史事件、社会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和感悟,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网络思政课程体系
建立和完善网络思政课程体系,是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课程内容应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伦理道德、媒介素养等多个方面,采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在线互动等多种形式,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入跨学科视角,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育深度。
(二)打造网络思政品牌项目
依托高校优势资源,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网络思政品牌项目,如网络文化节、在线辩论赛、微视频创作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作热情,展示他们的才华,同时寓教于乐,传递正能量。通过项目化的运作,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三)强化网络思政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是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队伍成员应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网络技术人员、心理咨询师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形成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队伍成员的培训,提升其网络素养、舆论引导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网络空间中有效发声,正确引导。
(四)完善网络监管与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的监管与反馈机制,是维护网络空间清朗、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中心,对校园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信息。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渠道,鼓励学生就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闭环管理,不断优化教育效果。
(五)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限于校园之内,而应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共同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网络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他们的网络行为、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面对挑战,我们要勇于探索,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正面作用,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笪蕾.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传媒论坛,2024,7(10):118-120.
[2]王惠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4,(05):79-84.
[3]路岩.大学生网络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大学,2024,(27):51-54.
[4]尹凡,周远.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提升的策略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4,(18): 72-75.
[5]张楷芹.数字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之困、发展之维与实践之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4,40(04):156-162.
[6]李劼,宋静.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J].中国军转民,2024,(15):155-157.
[7]江文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J].中国军转民,2024,(19):163-164.[8]朱明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才智,2024,(08):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