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段晓琴
沣达环境科技(昆明)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环保验收监测是指建设项目在竣工投产前,由有资质的监测机构依据环保验收程序和标准,组织对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进行系统检测与评价的过程。其核心是检查项目是否达到了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文件中的要求。
一、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科学性、权威性与实践性三个方面。首先,环境监测是检验建设项目是否达标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多要素进行系统采样与检测,能够真实反映污染治理设施的处理能力与环境质量改善情况,为验收报告、监测(调查)报告提供环保设施调试效果、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等提供支持,避免验收环节流于形式。其次,环境监测结果为环保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设项目在投入使用前,只有经过严格的监测与评价,才能判定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是否处于可控范围,这对于落实“预防为主、源头管控”的环保理念具有关键意义。再次,环境监测还具有风险预警与改进导向功能。通过验收监测可以发现潜在环境隐患和治理短板,为建设单位后续的运行管理和环保检查提供指导。综上所述,环境监测不仅是环保验收的核心环节,更是推动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中的具体应用
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中的应用是多层次、多领域的,涵盖空气、水、土壤、噪声及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
(一)大气环境监测
在建设项目的环保验收中,大气监测是首要环节之一。通过布设监测点位,对颗粒物(TSP、PM₁₁/PM₁.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可以全面评价排放源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实际影响。例如,工业项目在投产前需监测废气处理装置的去除效率及排放浓度,确保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大气监测不仅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有组织排放,还包括无组织排放控制,能够有效判断项目在日常运行中是否存在空气污染隐患。
(二)水环境监测
水环境监测主要针对建设项目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排入地表水体的综合排放情况。通过监测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重金属及特征污染物指标,可评价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是否达标,同时评估排放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在部分重点项目中,还需对地下水开展监测,例如对加油站等项目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定期开展日常监测以防渗漏污染地下水系统。水环境监测不仅体现了对水质达标排放的控制,更是落实“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
(三)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
土壤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生态安全与农产品安全。在环保验收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厂区及周边区域土壤进行采样检测,重点关注重金属、石油类污染物及有机污染物等。对于产生固体废物的项目,还需监测废物贮存和处置环节的环境影响。例如危险废物贮存区需进行渗滤液监测,确保不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通过土壤和固废监测,可以检验污染防控措施的有效性,防止环境隐患积累。
(四)噪声环境监测
噪声污染是建设项目中常被忽视但社会反映较强的问题。在环保验收中,通过布设昼间与夜间监测点,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测,评价其是否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噪声监测不仅是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本条件,更有助于维护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对于交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还需结合声学模型预测噪声传播趋势,进一步完善降噪措施。
(五)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监测
一些涉及自然保护区、湿地或生态敏感区域的建设项目,其环保验收需加入生态监测环节。通过对植被覆盖度、生物种群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调查,可以科学评估项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例如,大型水利工程或交通工程、输变电工程等在验收中需监测生物群落变化,确保生态通道畅通。生态监测不仅是单一项目的需求,更体现了国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导向。
(六)多源数据融合便于环境综合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环保验收中的环境监测逐渐由传统的“点位检测”向“实时在线监测+数据平台分析”转变。通过布设在线监控设备,实现对废气、废水排放的连续监测,并将数据接入环保部门的监管平台,能够实现对排放情况的即时掌握。大数据与GIS技术的应用,使监测成果可视化、空间化,为环境管理提供更直观的决策依据。这种信息化监测模式大大提升了环保验收的科学性与透明度。
(七)风险评估与整改指导
环保验收监测不仅是对现状的检测,更是对潜在风险的预警。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以判断污染物排放是否存在超标趋势,从而提出整改措施。例如,若监测发现厂界噪声超过限值,可建议加装隔音屏障;若土壤中检测到异常重金属含量,则需进一步调查污染源并开展治理。监测结果因此成为建设单位优化生产工艺和改进环境设施的重要依据。
五、提升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中应用的对策
(一)完善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
有关单位应系统建立覆盖大气、水、土壤、噪声及生态等多领域的统一技术规范,细化监测指标、采样方法、检测流程与质量控制要求,确保不同项目间的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和权威性。同时,根据产业类型和区域特点建立差异化标准,实现分行业、分区域的科学管控。定期修订标准体系,及时吸纳新污染物、新技术的应用成果,使环保验收监测始终保持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加强监测设备与信息平台建设
监测单位应大力推广高精度、自动化的监测设备,推动固定监测、移动监测与在线监测的有机结合,提升监测时效性与覆盖面。加快建设区域性环境监测数据平台,将监测结果与环保监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借助大数据、物联网和GIS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动态分析和可视化展示,通过智能化平台,在验收环节提供直观、全面的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为后续环评工作提供参考。
(三)提升专业人才队伍能力
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环境监测人员开展业务学习与技能比武,提升在样品采集、实验检测、数据分析、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水平。鼓励监测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培养,推动产学研结合,吸收先进理念和新型方法。通过完善职业晋升机制与激励政策,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监测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
(四)推动监测成果共享与长效机制建设
相关单位应搭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成果互通,推动监测数据在环境监管、科研分析和决策支持中的多元化应用。建立验收监测结果的追踪反馈机制,将监测数据与后续的排污许可、环境执法和污染治理措施有机衔接,形成闭环管理。推动监测成果长期归档与动态更新,使环保验收不仅停留在项目投产前,更在后续运行阶段持续发挥作用。
结语: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中的具体应用涵盖了空气、水、土壤、噪声和生态等全要素内容,同时辅以现代化信息平台和风险评估机制,确保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真实反映与科学评判。通过完善标准体系、强化设备平台、培养专业人才和推动成果共享,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中的应用将更加科学、规范与高效,保障环保措施的落实与效果验证,还能为后续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文涛.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大众标准化,2022(2):99-101.
[2]窦哲.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及策略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35(4):41-41.
[3]张翠菊.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20(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