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花廷艳
北京远达国际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探讨了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降本增效、提高工程质量并确保施工安全。文章详细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施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展示了信息化技术如何助力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数字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建筑施工;施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建筑施工行业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显著提升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管理水平。本文旨在探讨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并详细分析信息化技术在各个管理环节中的具体应用,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工程管理信息化可以显著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率。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施工企业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减少人为干预和误差,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帮助施工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工程管理信息化有助于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通过引入成本管理软件和信息化技术,施工企业可以实现对施工成本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确保施工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同时,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帮助施工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施工成本。工程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通过引入质量检测仪器和数据分析软件,施工企业可以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实时监控和准确评估。此外,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施工质量的可追溯性。工程管理信息化有助于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通过引入安全监控系统和安全预警软件,施工企业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此外,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1 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实现了从传统手动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通过集成化的项目管理软件,如Microsoft Project和Primavera,施工进度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且精确。这些软件不仅可以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还能实时跟踪项目的进度执行情况,通过关键路径法(CPM)和挣值管理(EVM)等方法,及时发现并解决进度偏差,确保项目按期完成。例如,在项目初始阶段,项目团队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模拟施工进度,预测潜在的延期因素,并据此调整施工计划,避免设计变更带来的停工。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现场管理人员可以便捷地获取和更新进度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如调整施工顺序、调配资源,以应对现场突发情况。对于资源管理,信息化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集成的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团队能够实时监控并优化劳动力、设备和材料的分配,确保关键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追踪设备使用情况,避免设备闲置或过度使用,从而平衡资源需求和供应,降低停工待料的风险。在项目变更管理环节,信息化工具如e-Builder等提供了电子化的变更申请、审批流程,减少了纸质文件的传递,提高了变更处理速度,降低了因变更导致的进度延误。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历史变更数据进行挖掘,找出导致延误的常见模式,为未来的项目提供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进度管理的预见性和有效性。
2.2 质量管理
信息化技术在质量标准制定阶段发挥了指导作用。质量管理系统使得团队能够在项目开始时就明确质量要求,通过设定关键性能指标(KPIs)和质量参数,为后续施工提供了明确的参照。同时,这些系统支持版本控制,便于标准的更新和维护,确保所有参与方对质量要求的理解一致。信息化工具如BIM软件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实现了质量的预控。如施工难点用BIM软件进行辅助观察,协助施工对图纸的理解,在建模过程发现二维绘图的一些低级错误,通知设计人员进行调整,以及三维管线综合,完成管线与结构构件之间的碰撞检查,大量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例如风管与桥架碰撞、风管与喷淋管碰撞等管线碰撞问题,从而在施工前进行调整,避免了后期的返工,节约成本并保证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软件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现场数据,如物料跟踪、施工过程记录等。通过这些数据,管理人员可以实时评估施工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例如,软件可以设置阈值,一旦检测到质量指标超出范围,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减少了人为疏忽导致的质量问题。质量管理信息化还提供了完善的检验检测和问题追踪功能。例如,通过移动终端配合无线通信技术,现场质检人员可以便捷地记录检验结果,系统会自动存储并生成报告,方便后期查阅。对于发现的问题,系统可以关联到具体的责任人和处理进度,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记录在案,作为未来项目的经验教训。
2.3 成本管理
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使得成本管理从传统的手工记录和计算转变为实时、精确和自动化的控制,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准确性。通过集成的项目管理软件,如e-Builder和Procore,施工企业能够实现成本的全方位管理和控制。在成本预算阶段,这些软件能够基于历史数据、行业标准和项目特性,提供科学的预算编制工具,帮助项目团队制定实际可行的预算。预算编制完成后,软件可以与设计、采购和施工模块集成,确保项目所有阶段的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同时,预算的实时更新和预警功能,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预算超支的风险,采取调整措施。在成本核算环节,信息化技术简化了成本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通过物联网技术,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情况可以自动记录,避免了人工记录的误差。软件能够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计算成本,生成详细的成本报告,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总体成本,为决策者提供依据。此外,软件的关联分析功能,还能揭示成本与施工进度、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优化成本结构提供策略支持。在成本风险控制上,信息化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软件可以识别潜在的成本风险,如供应商价格波动、材料短缺或施工延误。通过预测模型,管理人员可以提前评估风险影响,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确保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2.4 安全管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智慧工地”系统在建设项目中应用不断完善,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作用不断增加,能够做到第一时间“看”见违章、“听”到噪音、“嗅”到隐患,让建设项目管理“目达耳通”。在施工现场,智慧工地系统在项目中应用有实名制出入门禁管理应用、特种设备监管、节能环保绿色施工应用等,例如实名制出入门禁管理,就能够精准掌握在场工人身份、出勤数等上工信息,有效杜绝闲杂人员和未经安全教育培训认证且实名注册的人随便进出,降低了工程的安全风险,通过智能化的识别技术,为所有作业员工提供了前置性的安全作业提示和检测,确保入场人员将安全生产意识融于心、化于行,特种设备施工监管,对特种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监管,一机一档,数据实时监测,随时查询报警数据,做到数据回溯,实现全周期监控,提升设备透明化监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安全管理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有利于促进建筑业朝着安全、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中的深入应用,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还推动了建筑施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信息化技术将在建筑施工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建筑施工企业应继续探索和实践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群.探析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广州建筑,2022,50(05):72-74.
[2]江兆尧,温军.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与影响[J].中华建设,2022,(01):34-35.
[3]莫枵.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9:35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