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建筑施工的进度延误原因与对策分析
陶庆庆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结合本人负责的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学生宿舍楼项目深入分析了现场建筑施工进度延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度延误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不当、材料供应不稳定、施工技术与方案不合理以及施工现场管理不善。为应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稳定材料供应、改进施工技术和方案以及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等对策。这些对策旨在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延误,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建筑施工;进度延误;人力资源管理;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施工现场管理
引言:
现场建筑施工的进度延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和交付时间。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导致进度延误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不当、材料供应的不稳定、施工技术与方案的合理性问题以及施工现场管理的不善。随后,文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通过优化管理、稳定供应、改进技术和加强现场管理等手段,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进度延误,为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一、现场建筑施工进度延误的原因
现场建筑施工的进度延误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的问题。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不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特别是在项目高峰期,如果劳动力供应不足,将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工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也会降低施工效率,甚至导致施工质量问题,进而需要返工,延误工期。此外,如果工人管理不善,如考勤管理不严格、工作纪律松散,也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的推进。材料供应的不稳定也是导致施工进度延误的常见原因。材料供应不及时,或者材料质量不达标,都可能导致施工中断或返工,从而延长工期。同时,如果材料库存管理不善,可能出现材料短缺或浪费的情况,这也会对施工进度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技术与方案的合理性对施工进度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施工技术和方案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施工效率低下,甚至需要返工和变更,这些都会增加施工时间和成本,导致进度延误。施工现场管理不善也是导致施工进度延误的重要原因。这包括组织协调不力,导致施工工序混乱;安全管理不到位,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导致施工中断;以及质量管理不严,可能导致质量问题需要返工等。
二、现场建筑施工进度延误的对策
2.1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在项目初期,应进行详尽的人力需求分析,特别要考虑当时疫情封控因素(南大项目位于校园内,封控力度比政府要求还高一级),确定每个施工阶段所需的不同工种及人数,同时考虑可能的高峰需求时段,要求按规定做好核酸检测等必要措施,提前在校外居住满15天,满足进校要求,以确保在关键节点有足够的劳动力。通过使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可以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模拟,预测人员需求变化,提前进行招工和培训,避免因人员不足导致的停工待料。人员技能的匹配和培训也是提升效率的重要环节。确保每个工人都具备完成其任务所需的技能,能提高工作质量,减少返工,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此外,定期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可以增强团队整体能力,应对技术更新或复杂施工任务的挑战。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也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建立一套公正、透明的考核体系,结合绩效奖励,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同时项目管理团队的领导力与决策能力至关重要,需要具备强大的协调能力,确保各个工种之间的无缝对接,避免因等待他人工作完成而导致的延误。通过定期的项目会议,可以及时解决团队内部的问题,调整工作计划,保持进度的动态平衡。
2.2 稳定材料供应
项目启动阶段应进行详细的物料需求规划。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深入理解,制定出包含所有预期材料种类、数量及交付时间的清单,这将为后续采购、存储和使用提供清晰的指引。同时,需求预测应考虑季节性变化、市场波动和供应商的生产周期,以便在可能的供应瓶颈前做出调整。与可靠、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至关重要。这样的供应商通常能保证材料的质量,提供稳定且及时的供应,甚至在突发情况下也能提供应急支持。定期评估供应商的性能,确保他们的交货能力和服务质量始终满足项目需求,是保持供应链稳定的关键。物料采购管理也应通过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数字化和自动化,以减少人为错误和提高效率。实时跟踪采购订单状态,预测材料到达日期,能及时发现潜在的供应延迟,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如寻找替代供应商或调整施工计划。
2.3 改进施工技术和方案
推广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优化施工方案的关键。BIM技术通过三维建模,让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的信息集成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了设计、施工的协同工作,减少了设计变更带来的延误。此外,BIM还能够进行详细的施工模拟,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前进行调整,避免现场的混乱和延误。引入预制和模块化施工是加快进度的有效方式。预制构件在工厂内完成大部分生产,然后运往现场组装,大大减少了现场作业时间,同时提升了施工精度。模块化建筑则简化了施工流程,减少了现场劳动力的需求,通过标准化的生产,使得施工进度更加可控。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可持续施工方法,不仅能提高施工效率,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降低因环保问题而引起的停工。例如,使用节能材料和智能设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工作效率;而采用低噪声和低振动设备则有助于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因投诉或监管限制导致的施工暂停。施工方案的创新和优化同样重要,这包括采用更高效的工作方法,如流水线作业、交替施工,以及精益施工等。流水线作业使得不同工种可以顺序完成工作,减少了等待时间;交替施工则通过多阶段并行作业,有效利用了空间资源,加速了施工进度;精益施工则通过消除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了施工效率。通过定期的技术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工人的技能,还能增强他们对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发挥更大效能。
2.4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建立完善的现场组织架构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明确项目经理、施工队长、技术员、安全员等角色的职责,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减少决策层级,提高决策效率。通过定期的项目会议,及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讨论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保持施工进度的动态平衡。实施严格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良好的安全环境不仅可以避免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施工中断,还能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确保施工设备完好,工作区域整洁,安全防护设施到位,降低因安全问题导致的停工风险。资源调度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时跟踪和监控现场的资源使用情况,如人力、材料、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消耗,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资源瓶颈,提高资源利用率。利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资源管理,可以实现资源分配的可视化,便于管理者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配和调整。优化施工流程和标准化操作也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降低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理解偏差导致的延误。定期对施工流程进行审查和优化,去除冗余步骤,简化工作流程,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沟通协作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施工、设计、监理、业主等各方的信息同步,减少误解和冲突。例如,采用周报、日报等形式,定期汇报施工进度,反馈问题,让各方都能及时了解项目的动态,为问题的解决和决策提供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现场建筑施工进度延误的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需要项目管理团队的精心组织和各方的大力配合。只有不断优化管理、提升技术水平,才能确保施工进度的有效控制,实现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建筑施工行业的进度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思远.建筑工程进度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20,41(2):45-48.
[2]赵晓东.基于风险管理的建筑工程进度控制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9,33(4):78-82.
[3]陈建华.建筑工程进度延误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建筑科学,2021,37(6):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