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工程检测中水泥检测要点探析

作者

程英惠

铜川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陕西铜川 727000

引言

水泥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关键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整体工程质量。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对水泥质量的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水泥检测作为质量把控的核心环节,是确保建材合格、工程达标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水泥的性能易受其自身成分、生产工艺、检测环境及操作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埋下工程质量隐患。

1 建筑工程检测中水泥检测的影响因素(1)原材料成分与生产工艺的差异性

水泥生产所用石灰石、黏土及校正原料的化学成分存在波动,若原料中杂质含量过高或成分不均,可能导致熟料矿物组成偏离标准范围。同时,煅烧温度、冷却速率及粉磨细度等工艺参数若控制不当,将影响水泥的强度发展、凝结时间及安定性。因此,在检测中需充分考虑不同批次、不同厂家水泥的工艺背景,结合化学分析与物理性能测试进行综合判断。

(2)环境条件对检测过程的影响

温度与湿度变化可能显著影响水泥试样的凝结时间和强度形成过程。例如,高温环境会加速水化反应,导致强度发展偏快;而湿度过低则可能引起试样失水,影响浆体结构形成。此外,养护水温、湿度控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也将直接影响抗压强度和安定性等核心指标的测量结果。

(3)检测方法与操作规范性

水泥检测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方法,如 GB/T 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和 GB/T 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操作中若出现称量偏差、搅拌时间控制不当、试模制备不匀或加载速率偏离规定范围,均可能导致强度、凝结时间等关键指标出现误差。此外,仪器设备的校准状态与维护情况也会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精确度与重复性。

2 建筑工程检测中水泥检测的要点

(1)严格规范取样程序与样品保存方法

水泥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取决于取样的代表性与样品管理的规范性。依据 GB 12573-2008《水泥取样方法》,取样应遵循"均匀性、随机性、代表性"原则。对散装水泥应在不同部位至少抽取 20 个点,袋装水泥则应从不少于 20 袋中分别抽取,总样品量不应少于 12kg 。取样后需立即进行密封包装,并标识生产厂家、品种、等级、批号及取样时间等信息。样品应置于温度 20±2C 、相对湿度不超过 65% 的环境中保存,从取样到检测完成不应超过 24 小时,防止水泥因吸湿或预水化导致性能变化。

(2)精确测定强度与凝结时间关键指标

水泥的物理性能检测需重点关注强度发展和凝结特性。胶砂强度检验严格按 GB/T 17671 执行,采用标准砂和水灰比 0.50 的配合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分别测定 3 天和 28 天抗压强度。例如,42.5 等级水泥 3 天抗压强度应不低于 17.0MPa ,28 天抗压强度不低于 42.5MPa 。凝结时间测定采用标准稠度用水量制备浆体,通过维卡仪精确判定,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 45 分钟,终凝时间不得迟于 600 分钟。这些指标的精确控制直接关系到混凝土工程的工作性能和结构安全性。

(3)重点监控化学成分含量与均匀性

化学成分分析是判断水泥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烧失量、不溶物、三氧化硫、氧化镁以及氯离子含量。以通用硅酸盐水泥为例,氧化镁含量不得超过 5.0% ,三氧化硫不得超过 3.5% ,氯离子含量需低于 0.06% 。检测需采用 ΔX 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结合化学滴定法,每批样品应进行三次平行测定,相对偏差不得超过 5% 。对于出厂水泥,还应特别关注混合材掺量和种类的符合性,防止过量掺加导致强度指标下降。

(4)、严格控制检测环境与仪器精度

实验室环境与仪器状态是保障数据准确性的基础。强度试验室温度应控制在( 20±2 ) C ,相对湿度不低于 50% ;养护池水温必须保持( 20±1 )C 的恒温状态。压力试验机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计量检定,加载速率精度需控制在( 2400±200 ) N/s 范围内。胶砂搅拌机叶片与锅壁间隙应保持在 1.5±0.5mm ,振实台基座质量不得低于 20kg 。所有仪器设备均应建立使用维护记录,确保检测条件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的水泥检测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其准确性受到原材料、环境、方法及人员操作的多重因素制约。为确保检测结果真实有效,必须严格规范取样与样品管理程序,精确测定强度与凝结时间等物理指标,重点监控化学成分含量,并持续保证检测环境与仪器设备的标准化。未来的水泥检测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引入在线监测与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和结果的可靠性,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尚君.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及安全质量控制[J].中国水泥,2025,(08):101-103.

[2]陈垂文.水泥中 SO3 含量检测方法对比分析[J].江西建材,2025,(06):148-150+153.

[3]曹子坚.浅谈如何提高水泥强度检测准确性[J].散装水泥,2025,(03):254-256.

[4]黄科挺.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探究[C]//广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联合会.2025 年第六届工程领域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余姚市姚州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25:296-298.

[5]钱佳佳.建筑工程中水泥检测常见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重庆建筑编辑部,重庆市建筑协会.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南通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有限公司;,2025:672-674.

[6]吴振辉.人工智能在水泥试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水泥,2025,(05):38-40.

作者简介:程英惠;1998.10;女;青海省西宁市;汉族;本科;;初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