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中的交通组织与管理

作者

何鹏

南京江北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成为城市路网发展的重要方向。改扩建工程在施工期既要维持基本通行能力,又要确保施工的安全,因此交通组织与管理成为保障改扩建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本文探讨了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中的交通组织与管理策略,包括分段施工、交通分流、紧急车道预留等措施,旨在为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交通管理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早期修建的市政道路由于设计标准较低、交通量快速增长等因素,已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成为城市路网发展的重要方向。改扩建工程在施工期既要维持基本通行能力,又要确保施工的安全,如何做好交通组织与管理成为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

一、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的特点与挑战

1.1 改扩建工程的特点

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复杂性、动态性和多维度性。首先,改扩建工程通常需要在维持既有道路功能的同时,进行结构的更新和容量的提升,这要求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新旧结构的融合、施工技术的创新以及施工期间的交通需求。其次,动态性表现在改扩建工程往往伴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变化,施工过程中的交通组织需要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交通状况进行实时调整,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交通的顺畅性。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如天气变化、材料供应延迟等,也要求交通组织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再者,多维度性体现包括但不限于施工方的安全管理、交通流量的控制、周边居民的出行便利、环境保护以及城市整体交通规划的协调。每个方面都对交通组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有效的交通组织则是平衡这些矛盾与需求的关键。例如,需要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日常交通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施工噪音、尘土等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与城市整体交通规划的衔接,以确保改扩建工程的长期效益。此外,改扩建工程还具有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特性。长周期意味着交通组织需要适应长时间的动态调整,而广的影响范围则要求交通组织方案能够兼顾局部与整体的交通需求,以及可能产生的溢出效应,如交通转移引发周边道路的拥堵。因此,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的交通组织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工程学、交通工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灵活运用各种交通管理策略和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施工与交通的双赢。

1.2 面临的挑战

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不胜枚举,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如何维持道路的基本通行能力,减少施工造成的交通延误,同时保证施工的高效进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高峰时段,施工往往会加剧交通拥堵,如何通过科学的交通信号控制和临时道路保通设计,减缓交通压力,是交通组织的核心问题。其次,改扩建过程中的临时工况,如分隔车道、设置临时保通道路和临时交叉口,都可能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与此同时,施工期间的施工机械、物料运输与道路使用者的混合,使得安全监管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安全防护设施,如临时护栏、交通标志和标线,以及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规程,确保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再者,改扩建工程可能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出行,如增加通勤时间、噪音污染等,这可能导致公众对工程的抵触情绪。为了降低这种影响,交通组织者需要与当地社区和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及时发布施工信息,设立临时交通疏导路线,尽可能减小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此外,与交通管理各相关机构的协同合作同样关系到改扩建工程的顺利推进。这包括与交警、路政部门的密切沟通,确保交通组织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实施交通应急预案。

二、交通组织与管理策略

2.1 分段施工

分段施工是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中常见的交通组织与管理策略,它通过将施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施工段,实现施工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减轻对周边交通的影响。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计划和交通流量预测,以确定合理的施工段划分和施工顺序。施工段的划分应考虑道路的几何特性、交通流量分布、施工的复杂性和持续时间,以及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每个施工段的长度和宽度应当充分考虑作业空间的需求,以及临时保通道路的设置条件。其次,设计过程中,要确保临时保通道路的宽度、坡度、弯道半径等符合交通安全标准,同时考虑与原有的交通网络的连通性,避免形成新的交通瓶颈。此外,临时保通道路的材料选择、铺设质量以及维护工作,也是确保其在施工期间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再者,对于每个施工段,应制定详细的交通管制方案,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交通标志、标线,调整或增设临时交通信号,以及对施工时段的严格管理。这些管制措施需要与当地交警部门紧密合作,确保与城市交通流的有效协调。同时,通过智能交通系统进行实时交通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优化信号配时,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与周边社区的沟通至关重要,透过定期的信息发布和公众咨询,使居民了解施工进度和临时交通安排,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出行困扰。

2.2 交通分流

交通分流旨在通过重新分配交通流,减轻改扩建路段的交通压力,确保施工期间的交通顺畅。首先,通过历史数据和交通模型预测施工期间的交通需求,可以确定需要分流的交通量以及选择最合适的分流路线。这需要与城市交通规划部门紧密合作,确保分流路线不会在其他道路上产生新的瓶颈。对于高峰时段和特殊事件,可能需要设计不同的分流方案,以应对不同时期的交通状况。其次,在初期,可能需要通过限制某些时段的交通,或者设立临时的交通导向标志,引导车辆提前绕行。随着施工的推进,可能需要调整路网中的交通信号配时,优化交通流的流动,减少拥堵。此外,利用智能交通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根据实际交通情况动态调整分流策略,确保其始终符合现场条件。再者,通过媒体、交通广播、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提前向公众发布施工信息和交通分流方案,以便驾驶员提前规划路线,减少因信息不足导致的混乱。同时,应设立交通咨询服务热线,及时解答公众疑问,获取反馈,以优化和调整分流方案。对于施工期间的应急处理,交通分流同样至关重要。在设计交通分流方案时,必须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如施工延误、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这需要与当地交警部门合作,制定相应的交通应急预案,包括备用的分流路线、临时交通管制措施以及与应急服务的联动机制。

2.3 紧急车道预留

紧急车道预留是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中交通组织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边运营边施工的模式下,它对于保障施工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至关重要。首先,根据《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等相关规范,应确保在施工路段的适当位置设置紧急车道,其宽度至少应满足特种车辆的通行需求,通常不小于3.5米。紧急车道的设置应连续、畅通,避免因施工临时设施导致的阻断,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的畅通无阻。其次,需通过设置明确的交通标志和标线,以确保普通车辆不会占用紧急车道,同时引导特种车辆快速、准确地找到通行路径。这可能包括使用临时的路缘岛、带反光功能的隔离设施,以及醒目的标志牌,如“紧急车道,非紧急情况下禁止占用”等。同时,应确保施工区域内的临时交叉口和车道转换点设计能够顺畅地与紧急车道连接,避免造成交通瓶颈。再者,改扩建工程的交通组织与管理部门应定期与这些部门沟通,了解其对紧急车道的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施工开始前,应进行联合演练,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各方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利用紧急车道。

2.4 施工区域限速与交通安全设施

在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中,施工区域限速与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是确保施工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控制交通流的关键环节。首先,施工区域的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交通标志、标线、临时信号灯、防撞桶、安全护栏和防眩板等。这些设施的设置需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4部分:作业区》(GB5768.4)的规定,确保它们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清晰可见,能有效引导驾驶员的行车行为,避免因视线不良或指示不明引发的事故。防撞桶和安全护栏应布置在施工边缘,形成一个安全缓冲区,防止车辆冲出道路或与施工设备碰撞。防眩板则用于减少对向车辆灯光对施工人员及驾驶员的眩光影响,提升视线质量。其次,临时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根据施工区域的长度、车道数和交通流量,以及施工阶段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例如,在关键施工点或狭窄路段,可能需要设置临时的红绿灯系统,通过控制车流,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信号灯的配时应与周围路段协调,避免形成新的交通瓶颈。再者,智能交通系统在施工区域限速与交通安全设施的应用中,能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自动调整限速,提供动态的交通信息发布,以及与交通管理部门的实时通信。通过集成GPS、视频监控、无线通信等技术,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实现对施工区域的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交通问题,如拥堵、违章行为等,并迅速做出响应,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2.5 协同交警和路政管理部门

在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的交通组织与管理中,与交警和路政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首先,交警是城市交通的主要管理者,负责维护日常交通秩序,确保道路安全。在改扩建工程开始前,应与当地交警部门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当地交通法规,确保施工方案符合相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交警部门可以提供实时的交通流量信息,帮助调整交通组织策略,如临时交通管制、信号灯配时优化等。此外,交警还可以协助实施交通分流,设立临时交通信号,设置施工区域的限速,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执法,从而维护施工区域及其周边路段的交通秩序。其次,在改扩建工程中,与路政部门的协同体现在施工前的规划阶段,确保施工方案中涉及的道路设施调整符合标准和规范。施工期间,路政部门需对临时交通标志、标线及保通道路的设置进行监督,确保其符合安全和使用要求。同时,路政管理部门还可以在道路修复和恢复阶段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工程结束后,道路设施能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再者,建立定期会议或工作小组,确保交警、路政与工程团队的信息共享与决策协调。这些会议可以用于讨论施工进度、交通流量变化、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确保各方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及时解决问题。此外,制定应急响应计划,明确在突发情况下各方的职责和行动步骤,例如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这将有助于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减少交通中断时间。

结束语

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的交通组织与管理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通过分段施工、交通分流、紧急车道预留、施工区域限速与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以及与交警和路政部门的协同合作,可以有效减轻施工对交通的影响,确保施工安全高效。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应进一步探索智能交通系统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提升交通组织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城市路网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正萍, 杨明, 周鹏光, 陈良斌. BIM技术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J]. 广东公路交通, 2023, 49 (06): 6-12.

[2]陈继禹, 方明山, 宋浪, 罗高峰. 高速公路改扩建分离式立交左入导改匝道控制方法[J]. 公路, 2023, 68 (12): 59-65.

[3]柴月新.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新旧路基加宽拼接施工技术探究[J]. 中国公路, 2023, (23): 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