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审计监督为企业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方志仕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审计中心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质量审计监督不仅是提升企业治理效能的必要条件,更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系统性地完善审计机制、提升审计质量、加快审计信息化进程、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高质量审计监督为企业经营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这一研究,企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稳健前行,实现治理优化和业务创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审计监督;企业治理;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新常态下,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加强对审计监督工作的创新探索,优化可行的策略和方法,提升审计监督的有效性。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自我监督,提升管理违规和财务舞弊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还能帮助企业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管理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实现经营合法合规的目标。因此,研究审计监督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企业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的意义
企业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有利于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自我监督,提升对管理违规和财务舞弊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审计监督机构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为进行检查、测试,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对企业多个方面进行检查和监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及时识别违规行为和潜在的风险,给予违规和舞弊人员有效震慑。二是有利于企业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改变、优化自身的管理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实现经营合法合规的目标;有利于企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提质增效。
2企业审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审计制度机制不完善
首先,有的企业尚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或者审计机构的设置不科学,导致审计职能无法有效发挥。在没有独立审计机构的情况下,审计活动往往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难以客观、公正地完成审计任务。其次,企业审计的独立性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在某些企业中,审计机构在组织架构中的位置不够高,审计人员直接向经营管理层汇报,而不是向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汇报。这种情况下,审计机构难以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计,容易受到管理层的影响,影响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最后,审计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许多企业的审计监督制度设计不够全面,审计程序和方法过时,缺乏针对新兴领域和新发展的审计规范和指引。
2.2审计信息化水平不足
一方面,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不广泛。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审计信息系统,现有的信息技术设施和工具无法满足现代审计工作的需求。缺乏有效的审计软件支持,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纸质材料,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审计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在没有高效的审计信息化工具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在处理大量复杂的审计数据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导致审计人员难以从大量信息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出关键风险点和问题区域。
3以高质量审计监督为企业经营发展保驾护航的途径
3.1完善审计管理体系
新时代企业审计监督工作要做到长期有效,需要建立和完善审计管理体系,以确保审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第一,要强化规范化管理制度基础上的执行力,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管理制度,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章可循,明确审计工作中各岗位的职责履行,从而落实依法治审。第二,注重用标准化推进审计的精细化,细化、量化、标准化新时代企业审计工作的流程操作。一方面,要从制度规定、流程细则方面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预算管理、操作规范、岗位责任等进行规范化设计,以构建精细化内部控制框架;另一方面,要形成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相互制约的审计联动机制,以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进而提高审计成效。
3.2构建高效审计组织架构
在新发展格局下,构建高效审计组织架构是确保企业审计监督管理策略有效实施的关键。企业应明确审计部门的定位与职责,将其置于治理结构的重要位置,赋予其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便审计部门能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审计组织架构的设计应遵循扁平化、专业化的原则,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同时确保审计团队的专业能力和资源配置与审计任务相匹配。企业可以设立由高层管理人员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监督,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审计部门内部应细分为不同的专业小组,每个小组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审计工作,形成专业分工与协作并进的格局。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促进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财务部门、法务部门等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审计挑战。
3.3将审计工作深入内部管理控制和风险管理过程中
企业在开展内部管理控制及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内部审计的参与和高度支持:第一,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当中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内容,在完成基础审计的前提下,通过参与业务研讨、会议等方式,参与各个部门和岗位的日常事务当中,既了解其工作开展的过程,也为后续能够从不同的切入点防范和控制风险,提供建议。第二,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审计工作不能单纯围绕财务工作展开,更不能服务企业的少部分管理者,为审计而审计。相反,其需要随时了解企业的工作重点、发展动向,深入经营管理的所有细节、所有过程,提高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的同时,让审计工作可以在保持独立性、客观性的基础上进行,为企业管理提供充分的服务,也让审计真正意义上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3.4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
企业应当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并将其纳入企业数智化管理系统建设中。首先,企业要提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在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促进内部审计智能化、精细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购买数智化管理系统,促进审计监督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其次,审计监督人员要有责任意识,积极转变工作思路,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审计监督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善于思考,与相关技术人员协作,不断优化应用于审计监督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3.5强化资本评价
企业在审计监督中要注重资本评价,针对企业的竞争力、公司治理结构、资本的保值增值能力进行评价,制定风险规避方案,对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情况进行竞争力评估,评价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发现竞争优势,总结不足劣势,并提出提升竞争力的建议。审计监督机构在运转和发展中,要注重对企业治理结构进行评价,包括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设置与运作、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加强对管理层决策效率的判断和分析,评价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提出改进建议,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审计监督人员要注重评价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包括资产配置、资本投资、资本运营,分析企业的资本运作情况、资本增值情况,评估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能力,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方案。根据资本评价结果,采取内部控制、优化资本配置、控制投资风险等措施,提前预防和应对风险,保障企业的资本安全,达到稳定增值的目标。审计监督机构应当监督企业执行风险规避方案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定期评估风险规避方案的实施效果,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跟踪,促使资本评价工作的持续有效。
结束语
企业审计监督工作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健全审计监督体系、提升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与科学性,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资产的使用情况,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未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企业审计管理必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企业应积极适应这一趋势,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专业的审计人员队伍,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审计监督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企业将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姚惠兰.新时代企业审计工作管理精细化探讨[J].金融文坛,2023(7):91-93.
[2]韩平.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3(12):92-94.
[3]代利军.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突破路径探索[J].市场瞭望,2023(22):46-48.
[4]李立.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J].上海商业,2023(9):102-104.
[5] 秦雪洁. 信息化视域下企业审计管理创新思考[J]. 中国市场, 2023(22): 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