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写作立意的三条路径
陈莉娟
重庆市彭水第一中学校 409600
摘要: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常立意不准,究其原因是不明写作对象,将概念窄化或泛化,甚至偷换概念另起独灶等。该问题具有普遍性,而立意精准是有效行文的前提和得分的关键,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中探究总结出梳理材料层次、明晰写作任务、SOLO理论视域下立意评价反馈等路径,旨在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开偏题之患。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写作;立意;路径
议论文是进行议论说理的文章,立意是说理行文的关键,但学生常立意不准,细究原因,主要是未能明确写作对象,将概念窄化或泛化,将材料断章取义偷换核心关键词,忽视作文任务等。学生偏题离题者不在少数,亦非某次训练的个例,笔者对此病症进行了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教学调整。
一、梳理材料层次,明确写作要素
高中作文写作的呈现内容基本涵盖三个部分,即材料、任务、要求。“材料”是学生立意解读的关键,“任务”中又包括情境指令、对象指令、内容指令等要素,“要求”则关乎字数、文体等。勾画圈点材料,对材料进行分层,都可辅助思考立意。现以一次调研测试中的作文(以下简称《灭山火》)考查为例予以说明。原题如下:
今年8月,由于持续高温干旱,重庆周边地区先后发生山林水灾,一场场山火“阻击战”打响。面对山大,灭火的方法各各不一。有用扑火工具进行人工扑打,边打边扫的,经济而有效,但救不了大火,也可能带来人员伤亡;有往山上运送灭火器、水等物资进行灭火的,灭火效率高,但很受道路限制,靠人工或摩托车运送,载运量有限;有用直升机直接到江里取水扑火的,但也有远水一时救不了近火之感,成本也不小;也有砍掉林木,动用挖掘机开辟出隔离带,以损失部分山林为代价的灭火方式,但成本高,进展慢,也破坏山体;云南消防指战员还另辟蹊径,采用火攻法,利用人工开辟的隔离带进行点烧,主动烧出一片山林来阻止火势蔓延,效果好,但“以火灭火”也不能随便使用,首先要判断天气、风向,其次是点火的方式和时间……这需要专业。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对《灭山火》作文的材料进行分层,首先第一个层次为前两句,总括事件。余下部分主要涉及灭火方法,可归为第二个层次。而未梳理层次,将所有灭火方法等同视之,辨识不了命题人的情感倾向,易立意为“凡事皆有两面性”“众志成城灭山火”等。
梳理材料层次,实则是对作文材料进行解剖,化繁为简,把握各层次中心、层次关系及元素数量。
二、明晰任务要求,聚焦对象立意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立意不准还在于忽视作文“任务”。如《灭山火》作文在任务中明确指出“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因此,立意不可只就灭火本身做阐述,而应谈谈由此事得到的启发,在其他领域、情况下谈“方法的选择应权衡利弊”“创新方法,提升效益”等等。
纵观作文中有关“任务”的内容,其信息涉及情境限定、总括材料内容、直指任务命令及命题意图暗示等。如2022年新高考2卷作文的任务为“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任务将材料的阐述提炼为三个词语,又加以情境限定——征文。既明晰了写作内容,又暗含了写作方向。
因此,行文立意还当注重对作文“任务”的分析揣摩。
三、利用SOLO分类法,评价反馈促立意
学生对某问题思考所呈现的思维结构是可以被检测的,这就是彼格斯(Biggs)和科利斯(Colls)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上提出的“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即SOLO分类理论。该理论细化了个体在回答某问题时所呈现的各个阶段的思维结构,包括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等五种不同的思维结构水平(表 1)。[1] 如下图所示:
1.前结构水平:未弄清问题,答非所问。
2.单点结构水平:找到一个答案立即得到结论。
3.多点结构水平:利用多个材料解决问题,但缺少关联。
4.关联结构水平:利用多个材料且建构关系来解决问题。
5.抽象拓展结构水平:在关联结构水平基础上完成当时任务,还能利用该方法解决未经历的情境问题,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利用该表,教师组织学生自查写作情况,核查自身所处的思维结构水平,以所得的结果作为反馈,促进学生能更正或补充立意角度,采取相应措施对作文修改升格。又如2019年浙江卷作文,试题如下: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学生据材料立意后,借用SOLO理论分类法进行互评,小组合作探究,提供出对应层次的立意表述,教师整合内容讲评。
1.单点结构水平。有人认为“坚守自己想法,不顾读者声音,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
2.多点结构水平。兼顾两种观点,如有学生写为“既要心里装着读者,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两者相融才能创作更好的‘作品’”,此类立意只是将两种观点简单相加,缺乏内在逻辑。
3.关联结构水平。提及两种观点,并且进行逻辑建联。如有学生写到“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但绝不意味着屏蔽外界的声音,自我的想法并非全然正确,而需倾听外界读者的声音以此反思,内化成自己所需所求,方能书写人生之华章”。
4.抽象拓展水平。对“作家”的理解,是由出书的作家联系到个体人生之书创作上来,立意时“作家”“作品”的表述,可用引号或词语修饰辅以界定。如:我的生活与别人有关,用自己的想法创作“作品”的篇章,接受读者的评判,为人生之书添加注脚。
借用SOLO理论讲评学生作文的立意问题,具有直观清晰的特点,尤其加强学生对“关联结构水平”的掌握,如本篇作文立意最佳方式是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倾听读者以完善自己,坚持自己,恪守底线坚守初心,最终书写出人生的精彩。
结语
语文得分在作文,作文起步看立意,笔者结合教学中学生呈现的问题,做了有关立意问题的教学策略探究分析与实践,所述内容具有学情的针对性,并未全然覆盖所有作文类型,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重在抛砖引玉。语言用以表达思想,议论文写作实质指向思维,关于作文立意还需探究前行。
参考文献:
[1]〔澳〕彼格斯(Biggs,J.B),〔澳〕科利斯(Collis,K.F.). 学习质量评价[M]. 凌飚,张洪岩,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