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中学英语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渗透路径与策略研究

作者

唐玉华

长春市第三十八中学(长春现代商务职业技术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学不仅传授语言知识,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人文素养。本文基于人教版高一英语教材,围绕青春生活、旅游、体育、自然灾害和世界语言等主题,探讨了思政元素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路径与教学策略。研究提出了课前导入、课堂讨论、跨学科整合和课后延伸等方法,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为构建中国特色的英语思政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思政教育;渗透路径;教学策略

一.引言

研究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已不再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更肩负着塑造学生价值观、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是学生接触不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窗口,通过英语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同时,英语课堂是传播社会责任、集体意识和家国情怀的重要平台,应借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研究意义: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提升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人才。这种融合有助于在语言学习中实现德育目标,使学生在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二.思政元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跨文化理解:中学英语教学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和了解多元文化的机会,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与交流,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培养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价值观引导:英语课堂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场所。通过教材中的故事和人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理解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奉献精神。

人文素养的提升: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活动逐渐提高思辨能力,发展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关注社会问题、理解他人,培养他们在全球视野下的公民意识,为其成长为有思想、有担当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三.高一英语教材各单元的思政渗透点分析

逐个分析教材的各个单元,寻找潜在的思政切入点,并提出具体的渗透路径和教学策略。

Unit 1 Teenage Life(青春生活)

思政渗透点:青春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人生目标。

教学策略:

讨论青少年应如何规划学习与生活,增强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我认知。

设计小组活动或辩论赛,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环游世界)

思政渗透点: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豪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策略:

通过对比中国和外国的旅游景点,展示祖国的自然美景与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讨论可持续旅游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运动与健康)

思政渗透点:顽强拼搏、团队合作、体育精神。

教学策略:

通过奥运冠军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拼搏与自律的意义,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组织体育相关的口语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运动的看法,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自然灾害)

思政渗透点:生命教育、自然尊重、应急能力。

教学策略:

讨论应对自然灾害的责任感与防护措施,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

安排小组讨论或演讲,让学生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灾害影响。

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世界语言)

思政渗透点:文化多样性、国际理解、民族语言的自豪感。

教学策略:

讨论汉语的国际化趋势和语言保护,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

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通过跨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全球视野。

四.中学英语教学中思政元素渗透的具体路径

课前导入: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简短的视频、名人名言或时事热点来引入主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相关思政议题的兴趣。例如,播放有关环保或社会责任的短片,引导学生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思考这些议题的现实意义。

课堂讨论:围绕每个单元的主题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青春生活”单元中,可以探讨自律与责任,通过讨论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跨学科整合:通过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联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化背景和社会问题的理解。如在“旅游”单元中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冲突,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

课后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或写作任务,将课堂所学延展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撰写关于体育精神的文章或记录环保行动体验,以实际行动深化思政教育效果。

五.渗透思政元素时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思政元素时,可能会遇到学生参与度低、对思政主题兴趣不足的问题。一些学生可能认为英语课堂与思政内容关联不大,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对思政元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对策: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和音频,以生动的形式展示思政内容,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播放经典励志视频、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名人事迹,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所学内容的现实意义。此外,采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针对学生的参与情况给予积极反馈和奖励,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互动中加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六.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路径与策略,揭示了思政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思政教育不仅丰富了英语课堂的文化内涵,还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全球视野,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反馈,探索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此外,可开展量化评价研究,以科学地评估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为构建更加系统化、有效的英语思政教育体系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段三花. 中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J]. 校园英语, 2024, (36): 67-69.

[2]王晨,施炳宇,李敏,等. 中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对策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 (12): 90-93.

[3]韩鹤. 课程思政融入中学英语教学的对策及案例分析 [J]. 校园英语, 2024, (16): 18-20.

[4]黎五红,赵燕. 试析中学英语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J]. 校园英语, 2023, (51): 159-161.

作者简介:唐玉华,女,汉,吉林长春,长春市第三十八中学(长春现代商务职业技术学校),学历:教育硕士,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