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曹艳华 梁艳玲

上蔡县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 1 河南 驻马店 463800 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 2 河南 驻马店 463800

摘要:本研究基于华师版七年级数学教材,探讨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作业设计路径。通过教材内容与核心素养的结合,提出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作业设计策略,聚焦于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空间观念与问题解决等能力。研究从生活化、趣味性、探索性等角度设计了有理数、整式、几何图形等模块的具体作业,并结合分层、合作和反馈策略,验证了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对提升初中生数学素养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一、引言

核心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强调学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要求教学超越知识传递,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理解与应用数学知识,提升其实际运用数学思维的能力。国内研究主要聚焦生活化、探究性作业的创新设计,国外则更关注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基于华师版七年级数学教材,探讨具有启发性的数学作业设计路径。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空间观念、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核心工具,使其具备在复杂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对数学的深层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该教材内容涵盖有理数、整式、几何图形与空间观念等基础知识,结构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且重视学生对数形结合的理解。教材特别强调在几何模块中培养空间观念和图形理解力,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坚实基础。

作业设计的原则: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性,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知识;适应性,关注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反馈性,在完成作业后进行有效反馈,帮助学生及时改进和巩固所学知识。这些原则有助于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提升作业的教育价值。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知识点拓展: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利用华师版教材中的每章节知识点,结合学生核心素养需求,设立清晰的层次目标。以第1章“有理数”为例,作业设计需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过渡到实际应用。正数与负数的学习可通过生活实例,比如温度、海拔高度或银行账户余额的变化来设计生活化应用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数轴与相反数部分可以安排学生绘制数轴并标注不同数值的位置,以加深对数轴及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在有理数的加减法学习中,可设计“收支平衡”的情境题,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混合运算,通过分析支出和收入的平衡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思维培养:在作业设计中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在解题中逐步培养缜密的逻辑思维。第2章“整式及其加减”中的同类项合并、去括号和整式运算,便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理想内容。设计这部分作业时,可设置需要学生分步演算的题目,引导其思考每一步的运算过程,注重理解而非机械性计算,促进其逻辑性和严谨性。例如,要求学生解释同类项合并的原因或简化步骤的原理,从而锻炼其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应用与探索:在几何图形部分,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尤其是涉及空间观念的培养。在第3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中,作业可以结合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制作立体图形的模型,探索几何体的展开图和投影关系。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际的调查作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和视图,如建筑、家具等物体的不同视角,激发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从而增强对几何概念的直观理解。

问题解决能力: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设计作业,帮助其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第4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涉及几何性质的知识点,可以设计类似建筑设计中的平行线与垂线应用问题。作业中可设置建筑平面图或社区道路布局图,让学生基于这些图解答有关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特性问题,从实际角度理解几何关系的应用。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实施策略

分层设计与个性化:在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分层次的任务安排。对于学有余力、理解力较强的学生,作业可以设置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如开放性问题或应用型题目,帮助他们进一步拓展知识深度,加深理解。同时,对于需要巩固基础的学生,提供适度的练习题,以便他们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建立学习自信。

合作与交流:在课堂作业和课后任务中加入合作学习环节,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共同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小组合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还为他们提供了交流数学思想的平台,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在相互启发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同时,这种互动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严谨地表达思维过程,进而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与分析能力。

反馈与评估:及时的反馈是学生进步的重要保障。在作业过程中,设置阶段性反馈环节,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意见,针对性地指出他们的进步和需要改进之处。此外,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改进方向。这样的反馈机制不仅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性。随着持续反馈的积累,学生逐步培养起自我评估与改进的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促进长久的学习动力。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设计初中数学作业,通过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这种作业设计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也增强了其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未来,需在实际教学中更深入地探索核心素养在作业设计中的实践路径,尤其应结合教育技术创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交互性更强的学习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全面落地。

参考文献

[1]景伟.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索 [J]. 读写算, 2024, (33): 13-15.

[2]徐晓霞.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 (31): 45-47.

[3]董青青. 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究 [J]. 学周刊, 2024, (33): 116-11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4.33.039.

[4]陈绍谊.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 (29): 125-128.

(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JCJYC240317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