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王晓曼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市 100076
摘要: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常面临多种职业暴露风险。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可以减少这些暴露的可能性,也能够有效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率。职业暴露的风险来源于多方面,主要与工作环境、操作流程和物理化学因素密切相关。为此,本文旨在分析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原因,并针对原因讨论防护措施,以此为保障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
引言: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部门,其护理人员时常面临职业暴露的挑战。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环境具备高风险性,操作不当或防护意识薄弱可能导致生物、化学因素的暴露。面对这些挑战,护理人员需要对潜在的职业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利用专业的知识增强防护意识,以此保障自身的人身安全。
一、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原因
1.生物性因素
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在消毒过程中会残留在物表或环境中,成为职业暴露的主要来源。这些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特别是操作过程中,意外的针刺伤、器械划伤,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更容易造成感染风险。这些微生物在不同温湿度、光照等条件下繁殖迅速,给消毒供应室的环境带来了持续性的威胁。除了直接接触病原体外,环境中的生物性污染还会借助污染的空气或液体扩散,使护理人员在无意间暴露于高危环境中。
2.化学性暴露
消毒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的消毒剂、清洁剂以及其他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具有刺激性或腐蚀性,长期接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一些化学消毒剂会借助皮肤吸收或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氧化性物质也会通过空气传播,使工作人员暴露于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引发呼吸系统、皮肤等健康问题。
3.操作不规范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流程通常涉及多种高危操作,任何操作上的疏漏都会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消毒过程中,未能按照标准进行器械清洗、消毒剂使用过量或不足,以及消毒后器械储存不当,均会导致微生物或有害化学物质残留。这些操作错误不仅影响消毒效果,还会导致护理人员直接或间接暴露在病原体或有害物质的环境中。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未能正确佩戴防护装备、使用工具不当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另外,设备维护不到位或忽略日常检查,也会导致消毒设备故障,进一步加剧职业暴露的危险。
二、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
1.严格佩戴生物防护装备
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潜在的感染源,而生物防护装备能有效阻挡病原体进入人体,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生物防护装备包括防护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其可以在直接操作过程中提供屏障,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减少危害扩散的可能性。在实际操作中,防护装备的穿戴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例如,防护口罩应紧密贴合面部,以确保空气中的微生物不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手套必须定期更换,避免反复使用造成污染。防护服则应在高风险区域内持续穿戴,以最大限度降低接触性污染的可能。这些装备不只是简单的物理屏障,其使用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正确的穿脱和处理方法,以确保在每一步操作中达到最佳防护效果。另外,装备的使用周期、消毒存储环境、废弃处理方式等都是需要严格管理的部分。确保每一件防护装备在使用前处于最佳状态,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人员在日常操作中的职业风险。同时,定期评估防护装备的使用效果,及时更新操作规范,将进一步优化职业防护体系。
2.确保工作环境通风良好
为了确保消毒供应室的通风良好,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系统性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风险并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首先,消毒供应室的通风系统应进行全面优化,确保空气流通顺畅。工作区域需要安装高效的机械通风设备,确保足够的空气流动。经合理配置排风口和进风口,消毒供应室可以有效排出有害气体,补充新鲜空气,维持室内空气的流动性,避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积聚。其次,过滤设备应具备足够的效率,以阻挡微小颗粒物和病原微生物。高效过滤器(HEPA)等技术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空气质量,减少空气中悬浮的污染物,确保室内空气清洁度符合卫生标准。同时,设备的磨损或堵塞可能导致通风效率下降,增加护理人员的暴露风险。消毒供应室需要制定定期的维护计划,包括清洁、校准和更换必要的零部件,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另外,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可以进一步优化通风效果。避免在操作间内放置过多的障碍物,能够使空气流动更加顺畅,减少空气滞留的死角。为了有效评估通风措施的实施效果,消毒供应室还需要定期监测空气质量。借助空气质量传感器实时检测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消毒供应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通风策略,确保每个区域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3.定期进行职业防护培训
职业防护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培养护理人员对工作环境中危害的认识。了解工作中的生物、化学及物理危害,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在面临紧急情况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培训还应涵盖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从佩戴方式到操作步骤,所有细节都需要确保准确无误。若防护装备使用不当,护理人员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暴露于有害环境中,造成严重后果。与此同时,职业防护培训也应包含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的内容。培训可以模拟实际场景,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处理突发职业暴露事件的技能。快速、准确地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减少危害,还能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职业暴露风险可能不断出现,职业防护措施也需随时调整。利用定期培训更新知识,护理人员能够应对新的风险,确保工作中的安全性。同时,培训还应注重防护意识的持续强化,使职业防护理念深入人心,避免在长期工作中出现防护意识松懈的现象。另外,职业防护培训需要结合实际操作,确保培训内容在日常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方式可以提高培训的效果,使护理人员在面对真实工作场景时更加从容不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以及操作不规范等因素是导致职业暴露的核心来源,而有效防护措施的落实则是降低这些风险的关键,而职业暴露的多样性决定了防护措施的必要性。为了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理论应从多角度进行完善,不仅包括对工作环境中风险因素的全面认识,还需对个人防护技能的强化进行深入研究。消毒供应室作为高风险区域,其防护要求更加严格。职业暴露的防控需要在日常操作中形成常态化管理,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积累。系统化的防护理论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确保安全,从而提升消毒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鲁梅,胡文娟. 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J]. 生命科学仪器, 2024, 22 (03): 215-217+220.
[2]李官芳,曹广云. 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4, 22 (12): 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