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陆莉莉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新庄小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不仅关乎国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更深刻影响着每一个国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尤为关键,它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品德与素养的提升,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是最深刻、最持久的动力。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担负着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思维训练、审美创造和文化认同培养的任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育已不再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文化自信。
一、挖掘教材中的文化意蕴,构筑“文化”单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教材中所蕴涵的文化意蕴进行深度挖掘,是建立文化自信心的根本。我们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以“四大名著”单元为案例,进行了一次文化主题单元的建构。本课程不仅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四部古典文学巨著引入课堂,还包含着大量的历史和文化资料,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在设置“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的教学内容时,我们将相关的课文、习题和拓展资料进行整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首先,通过对四大名著篇章的详尽阐释,使学生对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学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有了深入的了解。其次,教师可对四大名著的相关知识进行“补遗”,例如讲述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的成书过程,以及后世对作品的评价与研究等,使学生们体会到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历史深度。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内涵,教师也可将有关四大名著的诗词、成语或民间传说加以扩展,例如讲解《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介绍《西游记》中的神话传说,以及讲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事迹。这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既能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又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兴趣。在建立“文化”主题单元时,我们也可开展一系列与“古典文学”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剧本创作、文学沙龙等;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与四大名著相关的手工艺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感受到古典文学文化,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
二、情景模拟和文化体验,加强对文化的认知
情景模拟和文化体验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传统节日”单元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过传统节日的时候,有一种置身于节日气氛中的感觉,同时也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韵味。在教学前期,老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节日信息,如风俗习惯、饮食习惯、活动等,从而为情景教学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春节的庙会、中秋的赏月、端午的龙舟等喜庆的场面展现出来,使同学们有一种置身于节日的海洋里的感觉。其次,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情景模拟。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特色活动,如贴春联、包粽子、做月饼、赛龙舟等。在演出中,同学们可以身着民族服装,模拟古代人物的言谈举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情景模拟,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情景创设,让同学们参与到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文化活动中来,如制作灯笼、剪纸、写春联等[1]。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将情景模拟与文化体验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加深对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三、多学科交叉融合,拓展多元文化视域
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是提高小学生文化自信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自然与科学”单元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交叉学科的方法,把语文和科学、地理等学科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这个主题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在语言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对单元内课文的引导,使学生对自然现象及科学原理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接着,老师可以将相关的科学知识、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等内容相联系,使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与文化内涵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认识。为开阔学生的文化眼界,老师也可讲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例如物理的光学原理、生物学的生态平衡等[2]。通过跨学科的方法,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视角来了解这个主题,进而对中华文化的深邃和博大有更深刻地了解。
四、中西文化的对比和思考,促进批判思维的发展
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时,应加强对不同文化的比较和思考。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世界童话”单元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通过文化的比较,让学生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对单元内课文的引导,使学生们对世界各国的童话故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3]。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童话故事的异同,如《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在童话创作上的不同风格与取向,这折射出地域环境、历史传统及社会风俗的独特性。通过比较,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反思。
五、加强文化的创造和展示,提高学生的文化应用水平
文化创造和展示是提高小学生文化自信心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步骤。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诗词歌赋”单元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利用文化创意和展示的形式,使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地认识和更好地认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让学生们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与文学成就。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进行创作。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仿写古诗词,创作现代诗歌;让学生画出诗词中的意境;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有关诗词的手抄报或幻灯片。在创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协助,使其有更好地表现。在作品设计完成之后,老师可以安排同学们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展示与交流,同学们既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又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创作成果,从而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
结束语
基于“文化自信”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创新,也是顺应了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并精心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使学生们在语言实践中领略中华文化之美,从而提高国家的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同时,希望全社会都能对小学语文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林丽燕.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统编版小学语文高段教学内容为例[J].亚太教育,2023(13):102-104.
[2]赵楚艳.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学习任务群在小学低段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23(11):130-132.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局资助科研项目,2024年度规划萌芽课题“文化自信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3173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