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创新研究
乔垒 蒋云春
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前言:
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改革理念相契合,不仅是培育学生劳动技能的关键手段,还是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德与价值观念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与劳动教育处于完全割裂的状态,导致两个课程孤立发展,无法发挥其协同育人的价值。只有将劳动教育自然融入德育课程体系,才有利于实现两者教育优势互补,有效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目标。
1 深挖德育内涵,系统设计劳动教育目标
想要将劳动教育自然地融入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中,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立足于多维度构建目标体系[1]。通过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劳动价值,逐渐培育学生形成劳动情感,进一步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潜移默化将劳动精神内化成为学生的道德自觉。例如,学校通过将劳动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进而合理开展以“校园责任田”为主题的项目课程。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劳动技能,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劳动任务,并且以班级为单位种植责任田,促使学生在播种、浇水、施肥等劳动过程中收获不同的体验。低年级学生着重参与责任田的简单除草以及浇水任务,并且在教师的详细教学与指导下,逐渐掌握基础的农业知识。中年级的学生着重负责翻土、施肥任务,促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不断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同时,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高年级学生则着重负责规划种植区域,以及详细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周期等相关复杂任务,促使学生在统筹规划与科学探究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通过这一教学,既有效培育学生的劳动技能,也让学生逐渐学会责任与担当。
2 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劳动德育融合内容
为了更好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小学生的成长需求,科学整合学科课程、校本课程以及社会实践等多渠道教育资源[2]。通过深挖劳动教育中潜藏的德育价值,进而打造两者深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以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的协同育人作用。例如,学校积极整合家庭与社会等多方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构建多渠道教育合力,科学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融合教学模式。学校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主阵地优势,科学设计“校园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定期负责校园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以及校园绿植养护与卫生死角的清理工作。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潜移默化形成爱护公共环境的责任感。家庭也积极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天的家庭劳动,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逐渐培育学生形成家庭责任感。在社会劳动中,通过社区志愿者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慰问孤寡老人、走进社区养老院等社会活动中,逐渐引导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思想,同时,也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实践体验课堂场景
将劳动教育与小学德育课程有机融合,需要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模式,通过以实践体验课堂为导向,采取情景模拟以及任务驱动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领悟品德内涵,为进一步提升德育实效发挥积极作用[3]。例如,学校组织开展“家庭劳动实践周”的主题活动,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劳动能力与认知水平,设计极具针对性的分层任务清单。低年级学生劳动技能较弱,所以只需要独立完成叠衣物、整理书包、收拾玩具等日常家务即可。促使学生通过每天劳动打卡,逐渐提升自身生活自理能力,并且感恩父母每日的辛勤劳动。中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可以每天进行烹饪打卡、洗衣打卡等任务,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学会感恩与责任[4]。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环保卫士”的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在劳动中逐渐强化自身环保意识,同时,也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联动家校社资源,拓展劳动德育实践场域
随着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化更新,家校社作为学生成长阶段的教育主阵地, 在推动劳动教育自然融入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有效构建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并且科学整合三方渠道教育资源,为有效拓展劳动实践场景发挥积极作用,为践行劳动技能培养与道德品质塑造的高度统一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学校可以与家庭和社会形成联动,以开展“劳动育人共同体”为主题的项目活动,为有效拓展劳动教育与德育深度融合实践场域发挥积极作用。家长根据学生劳动水平,与学生共同设计出每日劳动任务清单,并且合理设计家务劳动积分制,学生完成一件劳动任务即可获得相应积分,学生可以利用积分兑换小礼物或者亲子活动。而学校结合校内实际情况,将劳动教育融入校本课程中,通过打造“校园建筑师”活动,学生分组负责设计校内走廊墙面的装饰以及绿植角落的布置,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操[5]。学校可以与社区共同打造“小志愿者”服务队,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的社区福利性活动,以此深化学生的劳动认知,并且将社会责任感厚植于学生心中。
结论:
综上所述,将劳动教育与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有机融合,既能够提升德育课程的活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情感行为的高度统一。但是,劳动教育融入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过程中还潜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持续深度探究劳动教育与小学德育课程有机融合的创新策略,为有效提升劳动教育与德育课程融合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耕读并举培德育,劳作并行塑人才——深圳市南山区珠光小学生态劳动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4,(10):115.
[2]林素香.基于“五育并举”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23,(20):70-72.
[3]胡成霞,加晓昕.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德育意蕴及其实践路径[J].教育评论,2023,(03):110-114.
[4]周云.在小学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思考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3,(09):46-48.
[5]李云霞.劳动教育促进德育在中小学的实践探索——以甘肃省秦安县第一小学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0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