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船舶企业基层党建与生产融合的探索
叶竣涛
中船集团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 543000
摘要:近年来,在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的双重影响下,部分国有船舶修造企业存在经营生产压力大、成本管理不精细制约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和不足。如何疏通在支部作用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干部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堵点”,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当前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的重点课题。本文以某造船公司为例,谈一谈当前国有船舶修造企业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国有船舶企业;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
一、国有船舶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国有船舶企业是引领海洋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对船舶工业提出了新的使命要求。作为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集团一直贯彻落实海洋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战略,走自主可控和开放合作的创新发展道路,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构建开放创新格局,培育创新人才,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强国建设。
(二)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促进国有船舶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推动国有船舶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才能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集团旗下某造船有限公司现有5个党支部,132名党员。多年来,公司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经营生产任务,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存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疫情影响下经营生产压力较大、成本管理不精细制约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生产效率与国内同行相比差距较大等问题和不足。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一直是摆在基层党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国有船舶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支部作用发挥方面。国有船舶企业树立抓基层、抓支部的鲜明导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初步显现,但与党中央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全局性思考不足。基层党支部围绕急难险重任务,通过主题党日、党员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攻坚,但大多数只是集中在解决某一个或几个相对独立的难题,站在生产经营发展全局上的顶层设计不够,覆盖面不足。二是过程性管控不严。有的基层党支部虽然能够开展项目挂牌攻坚、揭榜攻关,但在过程管理上不严格、不细致,简单地进行“开工申报、竣工验收”两个流程,个别项目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三是典型性选树不够。对于涌现出来的典型项目或优秀工程的挖掘不深,在运用新媒体宣传上的探索不力,“我是党员我攻坚”的舆论氛围不浓厚,没能有效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第二,党员教育和管理方面。目前,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国有船舶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量化考评不完善。有的党组织党员考评细则各项指标设置不全,科学性不高,针对性不足;有的考评细则没有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操作性不强。二是教育手段不贯通。有的党员教育还是沿袭老一套,单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读者“口干舌燥”,听者“昏昏欲睡”,党员教育的实效性不强。三是培养发展不合理。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培养发展党员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对青年党员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党员平均年龄偏大,党员队伍中青年党员比例较低,队伍结构不合理。
第三,干部人才培养方面。从整体上看,国有船舶企业干部队伍素质良好,但是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晋升渠道单一化。一些企业对于员工的职业通道缺乏科学合理的设置,管理职位还是传统的由低到高的行政晋升通道,技能型、专家型等各类人才的成长受限,干事创业积极性降低。二是干部队伍老龄化。由于组织调整、人员调动等原因,一些企业干部平均年龄偏大,集中连片式的“退休潮”引起干部队伍断层、青黄不接,干事创业活力有所下降。
(二)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堵点”原因分析
其一,实践活动部署系统性不强。为了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抓住系统的三个环节:全局性、目的性、层次性。部分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党员攻坚实践活动时没有抓好三个环节的思考与落实:一是没能以全局的眼光进行统筹谋划,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方式不丰富;二是没有坚持结果导向,攻坚项目缺乏明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项目的管理和推进把控不严;三是攻坚项目整体的层次感不强,典型项目的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能形成有序的梯队。
其二,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有待强化。目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成效不佳,一方面是由于党员教育工作载体没能与时俱进,缺少创新元素,教育方式趣味性较差、吸引力不足,党员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激励机制不健全,制度体系缺乏规范化、定量化和适用性,没有形成一套完善健全的党员考评机制和培养发展机制,没能有效调动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没有充分激发青年职工的热情。
其三,干部人才培养科学性不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认为,企业要有合理、长远的考核及晋升机制,要通过岗位轮换等方式培养、扩大员工的职业发展之路。国有船舶企业干部人才管理有欠缺的原因主要为:一是在员工晋升制度建设方面不合理,晋升通道相对较窄,各专业、各层级晋升体系的覆盖面不足;二是在年轻优秀干部选拔储备机制上不够完善,缺少长远的干部梯队建设规划,没有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年轻干部的选拔、储备、培养工作,造成干部队伍结构不理想;三是在创新员工技能培训上探索不够,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员工跨岗位、跨部门、跨专业的培训体系探索不深入,各类培训平台资源的整合运用不充分。
三、推动国有船舶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对策
第一,以作用发挥为目标,探索开展多维度党员实践活动。根据厂情,要按照“全域覆盖—精准管控—示范推进”的原则,从顶层设计探索开展多维度党员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一是聚焦覆盖各大领域。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愿景目标及特殊阶段任务目标,从顶层设计上聚焦安全管理、重大项目、降本增效、经营接单、技术攻关、后勤保障等领域,组建党员先锋队,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提升组织战斗力、价值创造力、队伍创新力、职工凝聚力。二是构建管控模式新格局。从严从实抓好项目的落实落地,着力构建“月度督导、季度表彰、年度评选”的管控模式,每月通过检查、询问等方式掌握项目进展动态,每季度开展现场验收会及授牌仪式,年底遴选优秀党员标兵和优秀项目先锋队。三是打造标杆形成示范效应。深入一线充分挖掘党员攻坚的典型事迹,积极整合OA网站、宣传专栏、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辟党员攻坚宣传矩阵,集中选树、大力宣传一批标杆项目,带动其他工程形成示范项目。
四、结束语
当前,国有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必须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每个基层党组织都需要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发挥国有船舶企业独特的优势,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国有资本的强化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巩固国有企业的根基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