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编制与控制

作者

班彦琦

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050000

摘要:预算编制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预算管理控制有深刻的意义。首先分析工程预算的基本编制程序,包括搜集资料、研读施工图纸、正确计算工程量、灵活使用套用预算定额及详细撰写编制说明等,阐明影响预算编制准确性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和措施,以期能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引言:建筑企业以预算形式反映出建筑项目施工活动中耗用的总费用,预算编制和控制是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相关措施应贯穿于整个建设活动中,且要始终以效益作为“风向标”。现实中影响预算编制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市场环境、人为因素等,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控制。

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预算的编制程序

(一)搜集资料,落实相应准备工作

现实中需要有大量资料辅助完成建筑项目的投资预测,比如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等。作为经济评价的建筑项目时,还需搜集其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周边的自然环境、同行业的竞争水平等资料。预算编制前,工作人员要亲临建设场地勘察,熟悉项目现场情况,了解施工工序、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等,明确技术应用要求等。

(二)研读施工图纸

工程预算编制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图纸,明确设计人员的意图及图纸含义等,客观地看待建筑施工前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落实相应的准备工作。

(三)正确计算各分部分项工程量

建筑工程量的计算是预算编制工作中最为复杂也是颇为关键的环节,工作人员要严格遵照既定的规则计算工程量。第一,保证预算工程量计算的先后顺序合理化。整体上把控好“先地上后地下,先内部后外部”原则,而对于各分部工程,应先计算混凝土工程量,再依次运算砌体、楼地面、装饰等工程。第二,确定好计算项目。把原始数据清晰地标写在相应位置,填写好项目名称,一定要和定额项目名称保持一致,给后续核对工程量提供便利。

(四)灵活使用套用预算定额

计算完工程量并确认准确无误后,用定额计价计算出分部(项目)工程量清单总计价。若工程内容和定额内容有出入,准许进行换算时,可按照定额配套的方法及内容作出换算,运算出对象工程的总计价;不允许换算时,务必要严格执行定额。

(五)撰写编制说明

工作人员在完成项目预算编制后,要按照有关依据编撰相应的编制说明,包括详细阐述工作性质、设计图的编号、内容的编写范围等。准确填写预算书封面,有工程编号、项目名称、预算的综合造价、工程负责人、预算编制的审查机构和日期等。

二、影响建筑企业预算编制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一)设计漏项和变更

若建筑工程有设计漏项或变更情况,易造成整个项目的预算明显超出额定范围。引起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部分设计人员未严格按国家规范进行工程设计,形成的设计方案有疏漏,后续出现变更在所难免;二是设计前缺少实地考察造成设计方案的漏项情况,现实施工中通过补充漏项以使项目建设质量得到保障,直接地增加了工程建设造价。

(二)建筑工程的工期延长

工程工期是影响项目建设质量和成本的主要因素,工期延长不仅会增加项目质量风险,也可能导致建设成本显著增加,比如产生额外的人工费用、设备租赁费及更多的借款利息等,以致项目的预算严重超支。

(三)建筑材料及机械设备的误差

近些年中,国内建筑设备制造行业及建筑材料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厂家数量庞大,相互之间的激烈化,为了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一些厂家乱报低价,扰乱市场秩序,同铭牌的建筑设备和材料的价格相差较大,直接影响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三、建筑企业的工程预算控制措施

(一)设计阶段的控制

在确定建筑项目的投资决策后,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工程设计的控制,严格考察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质量要求等,确保其均契合项目的整体设计思路,为提升工程建设水平服务。尽管工程设计费用占项目总造价的1%左右,但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超75%。正因如此,务必加大工程设计阶段的质控力度,比如多方审查与优化设计方案、管控设计变更及推行模块化设计方法等,多举措并用提升项目造价的控制效果。

(二)招投标阶段的控制

建筑工程招投标的一个复杂的过程,覆盖了材料、设备采购招投标与施工单位招投标两大方面。具体工作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促进业主和施工单位相互选择,督促施工方持续提升建设水平,减少成本投入,确保投标价更契合价值基础,这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对于建设单位而言,要确保中标企业有技术实力深厚、社会信誉好、管理技艺高超等特点,以防因项目局部建设质量不达标而出现停工、返工等问题,实现真正意义的降本增效。

(三)落实好预算执行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认真落实好预算执行工作是增进成本控制效果、提升资金资源使用效率的关键。而以上目标的实现绝非一蹴而就的,需要设置预算执行的动态监管机制,这是实时追踪预算执行过程、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的根本。确定好工程预算执行的主要负责人,合理地分解预算执行的责任,把责任落实到相应部门与个人,通过这种方式能较好地维护工程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与有效性。除此之外,对于工程索赔情况要加强管控,保证其不仅有足够的依据做支撑,也要按部就班地执行审批程序。

结束语:总之,建筑企业的工程预算编制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多种因素影响着编制精准性与质量水平,理应从多个方面加强管理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资金资源的合理、高效化利用,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益水平,引领建筑企业的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扬.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J]. 财会学习,2023(32):80-82.

[2] 薛道尧. 全面预算背景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对策分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4):81-82.

[3] 周伟.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J]. 中国房地产业,2024(20):42-45.

[4] 刘斌. 全面预算背景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对策分析[J]. 新财经(理论版),2013(6):29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