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音乐审美如何融入群众文化活动相关研讨

作者

张连海

哈尔滨市道外区文化馆 黑龙江省 150020

摘要:音乐审美是人们丰富与充实精神世界的重要模式,也是新时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中,合理融入音乐审美,不仅可以提升基层群众的艺术修养,而且可以引领群众朝向高层次、高纬度审美观念前进,最终为我国国民素质提升、文化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就针对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活动深入融合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音乐审美;群众文化活动;融入

在新时期,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和国力的提升,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对精神文化追求越来越强烈,学习音乐、鉴赏音乐、演奏演唱、歌舞表演等逐渐成为陶冶群众情操、提高群众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群众文化活动最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化辅导员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需要把音乐审美融入群众文化活动,将新时代音乐审美艺术与文化活动有机整合,促进两者和谐统一发展,多角度、全方位熏陶与影响基层群众。

1音乐审美的基本概念

音乐审美是个体在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时,对音乐形式的欣赏能力和对音乐所蕴含的美感、情感及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深度音乐审美教学法导论》一书中提及:音乐审美就是对音乐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审视、揣度、感知和体验。也就是说,人们要养成音乐审美能力,不仅要直接感知音乐外在形式,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更需深入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意境、哲理等深层次内容。只有对这些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与共鸣,才算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力。

2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融合的必要性

2.1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根本,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帮助群众实现精神层面的发展。音乐是文化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将音乐审美融入群众文化中,可以极大地丰富群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比如,通过组织音乐比赛、音乐会、音乐节等,让群众在欣赏和参与多种音乐形式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这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还可以促进群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同时,音乐能够跨越年龄、性别、地域等界限,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2.2发挥群众文化的社会价值

将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相结合,还可以使大众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感受到音乐的韵律之美、情感之美。精彩的音乐文化能够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社会价值,提升群众文化的影响力。例如,举办高水平的音乐会或音乐节,邀请知名音乐家或乐团进行表演,可以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继而提高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在参与过程中,群众可以一边欣赏高水平音乐作品,一边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巧,使其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3促进群众审美水平的提升

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融合,有助于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其审美修养。通过组织音乐讲座、音乐工作坊等文化活动,群众会慢慢了解音乐的历史、流派、风格等方面的知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同时,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有效融合能推动音乐审美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群众接受到良好的音乐审美教育,促使他们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长此以往,不但可以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有利于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

3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融合的策略分析

3.1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部分地区的文化单位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存在群众主体地位缺失的问题,群众无法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阻碍了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有效结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文化单位可以邀请群众参演节目,促进群众与专业演员的良性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有机结合,凸显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众性特点。一些音乐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内涵,需要表演者具备较高的艺术表演水平。有关文化单位可以采取以专业演员担任主演、群众担任群演的方式开展演出活动,可以更好地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并在演出过程中提高群众的审美素养,增强群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知,让群众切身感受音乐之美。当音乐作品的表演难度较低时,文化单位也可以让群众直接担任主演,组织群众上台演出,让群众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演出活动,展现音乐之美。

3.2打造复合型文化工作队伍

文化单位应当通过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两种手段扩充文化工作队伍,提升文化工作者的审美水平,打造兼具专业理论知识、过硬工作能力和突出审美素养的复合型文化工作队伍。在人才培养方面,文化单位可以采取在岗培训、线上培训、集体学习等方式提升文化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同时结合思想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端正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使其全身心投入群众文化工作之中,积极推动音乐审美融入工作实践,创作出符合群众审美品位、促进群众审美能力发展的优秀作品。与此同时,文化单位还可以派遣本单位文化工作者到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借鉴成功的创作经验,这样能增进不同单位之间的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3.3推进审美元素融入音乐作品

时代背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均与音乐艺术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文化工作者可以将其中的审美元素融入音乐作品的创作实践中。以日常生活为例,某社区居民和谐相处,共同打造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呈现出和谐之美。文化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就可以将这种和谐之美融入音乐作品,创作以文明社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音乐文化作品,既能突出作品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又能促进群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地域文化也具有丰富的审美元素,文化工作者可以尝试将地域文化融入音乐作品的创作实践中,例如凤阳花鼓展现了安徽凤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安塞腰鼓体现了陕北人民对恶劣自然条件的抗争精神,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展现了当地群众的精神力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3.4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首先,采取多样化的音乐艺术形式,并将审美元素融入其中。小品、相声、音乐剧、舞蹈剧、戏曲等艺术都含有丰富的审美元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能够满足不同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在小品或相声的艺术表演过程中,演员会用到“说学逗唱”的艺术技巧,其中,“唱”这一技巧就与音乐艺术有密切的关系,包含许多音乐元素,不仅可以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带给人们良好的体验。其次,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演出形式。在传统的群众文化演出过程中,通常由演员直接呈现音乐艺术作品,而在现阶段的演出中,演员可以在正式演出前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抛出一些与音乐作品有关的问题让群众回答,增进与群众的交流和互动,提升群众的参与感。同时,演员可以借助问题向群众介绍本次演出的音乐作品,剖析作品的审美价值,让现场群众做好观赏准备。相较于传统演出形式,提问互动更能增进群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情感之美,也有利于提升群众文化和音乐审美的融合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兼具群众性与社会性的艺术活动,可以提升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素养,培育群众音乐审美能力.因此,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开发挖掘群众文化当中的音乐元素,将音乐审美培育与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整合,打造多样化文化活动,丰富活动呈现形式,改善群众参与模式,逐步提升音乐艺术宣传指导效率,进而让广大群众可以主动积极参与到音乐文化中,熏陶与培养音乐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笛.音乐审美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性研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9):80.

[2]张晶.城市文化建设中群众艺术审美趣味的提升——以群众音乐开展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2020(1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