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及管理的影响
张怀峰
吉林省白城市医院 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保障改革的持续深入,通过进一步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利用,进一步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以DRG和DIP为代表的医保支付改革得到充分关注,对于推动医院进一步发展,提高医保基金运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医保支付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及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医院应对医保支付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医保支付改革;经济运行;管理;影响
近年来,在医药卫生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医保支付改革已成为医改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有效解决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以及如何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医保支付方式的探索和研究,目前,DRG、DIP等新型医保支付方式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为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开辟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医院也不得不面临严峻的挑战。医保支付改革的主要方向体现在由后付费机制向预付费机制的转变,在多个层面依次体现为单次住院付费、专病全病程支付向医联体的全人群、全病种支付。医保支付改革对各级医院造成了程度不一的冲击,如何能够适应医保改革政策,推动医院的转型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效益,是现代医院管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医保支付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
随着医保支付改革的深入,药耗带量采购、绩效考核等工作的全面开展,医院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内部成本控制,同时要面临医保总额下与其他医院在资源方面的竞争。目前,随着DRG、DIP全新支付模式在各地区的全面推行,对医院经济运行及管理中的预算、成本、绩效管理等重点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目前,医院的收入来源主要为从事医疗服务活动产生的相关收入,其中医保基金便是主要组成部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部分医院的医保收入约占总收入的80%~90%[2]。医保支付改革的深入必然会对医院的收入造成程度不一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委属委管医院,在政策因素影响下,同种服务价格略高于其他医院,而DRG采用同城同价模式,医院必然要面临一定的亏损。政策的变化对医院运管预算、内控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现状分析,医院预算管理主要采用增量预算、项目叠加等方法对收支预算进行合理编制,其执行仍停滞于院级或科级层面,未实现全面覆盖。而在DRG/DIP医保支付改革的背景下,应加强对病种、项目成本以及年度医疗服务量的预算和管控,因此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实际要求,无法准确测算医院的实际效益,特别是在药耗集中采购的基础上,在药耗收入管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另外,医保费用先行垫付及奖惩机制也导致预算编制的难度增加。
1.2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医保支付改革的背景下,医院通过多做项目获取更多收入的方式存在明显的滞后,难以满足实际要求。DRG/DIP支付下,定价和病例的临床诊断关系密切。比如说,DRG主要根据患者入院接受诊治所对应的分组标准进行支付,DIP主要按照累计病种分值及分值单价进行明确,其中分值单价与地区基金总额、区域医疗机构积累总分值密切相关。对医院而言,主要对各类病种所涉及各类资源进行全面的成本管控方可获得结余[3]。但是时下仍有很多医院采用按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且涉及诸多医疗服务项目,难以实现对成本的全面、精细核算。而部分采用DRG成本核算的医院多在科室、项目成本的基础上精神核算,应用方法尚未成熟,效果欠佳。
1.3对绩效管理的影响
目前,多数医院均构建完善、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其流程进行分析,主要采用医院、科室二级分配、医护统一分配的流程,并未充分体现岗位的不同,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其次,对考核方式进行分析,多采用平衡计分卡和医疗项目点值方法[4]。其中平衡计分卡侧重于对科室的整体考核,难以细化到医疗组,是一种粗放式考核管理方法。而医疗项目点值方法则通过项目累积、技术点数的提高等方法提高收入,与传统模式下多做项目多收入无明显不同,难以有效抑制过度诊疗和不规范医疗行为,与新医保支付改革控制成本、降低消耗的目标严重偏离。
2.医院应对医保支付改革的主要对策
2.1更新管理理念,适应医保支付改革
目前,提高质量及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便是对医保支付基金的合理使用与规范管理。在医保支付改革的背景下,医院应更新发展理念,由传统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同时更新管理理念,摒弃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采用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手段[6]。另外,还需要从加强基础建设向提高人才待遇的转变。积极鼓励和引导医务人员收治疑难危重患者,加强对临床业务的学习、研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从机制层面最大限度减少推诿疑难危重病例的情况。
2.2全面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资金资产的利用率。医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优化组织结构,构建综合运营管理小组,由医保管理部门、医务科、信息科等多个部门组成,各科室均安排专门的数据管理人员,负责各病区医保相关工作,为科学制定预算提供支持。其次,应构建以病种为基础的全面预算预测模型。例如某医院实施DIP支付改革后,在对科室总量指数、指数单价测算的基础上,构建医保预算模型,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最后,构建可靠的预算监督反馈机制,事情明确计划、事中加大监控力度、事后客观评价,构建全面、完善、可靠的预算管理模式。
2.3加强对病种成本的精细化管控
医保支付改革的背景下,医院应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做好相关工作。可构建一个完善的数据平台,实现成本核算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电子病历、会计核算等系统的有效衔接,实现对科室成本、医疗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及DRG成本的综合核算,确保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同时,可采用作业成本法,运用信息化技术收集相关数据,构建核算模型,精准输出成本数据。做好作业成本法的划分及动因选择,制定操作方案,构建反馈机制,抵制医疗投机行为,减少资源浪费。
2.4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医院内部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以DRG/DIP为导向的医护人员、护理、行政等分序列为基础。比如说,在医师考核方面,有传统模式下医院、科室二级考核直接分配至医疗组进行考核。以医疗组为主体,对其开展病种所用床位、配套资源等进行成本核算,同各组的绩效挂钩,引导其不断降低成本,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3.结语
综上所述,医保支付改革是医疗改革的必然趋势,对医院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不断提高自身管理及经济管理水平的同时,医院还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紧密联系临床各科室与运营管理部门,通力协作,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莉娜. DRG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的医院医保管理研究[J]. 健康大视野,2021(6):276-277.
[2] 张霄艳,陈欣,王雨璇,等. 医共体背景下县域医院医保支付改革现状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10):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