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有爱无“碍”

作者

陈宝芝 刘楚君

东莞市虎门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 广东 东莞市 52390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和残疾人群体因年老、疾病等不可抗因素而持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已逾8500万,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8亿。由于身体功能受限,大多数残疾人主要在居住空间内活动,目前残疾人在居住环境中因绊倒、滑倒导致的意外伤害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家庭内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对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2021年,中国残联联合其他12个部门发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支持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速构建设施完备、功能完善、信息畅通、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的目标。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深入研究近年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实践经验和具体实施策略,分析当前无障碍改造理论与实践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改造的发展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一、需求调研与评估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及现场勘查等多种手段,全面掌握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行动上的障碍点以及他们对环境改造的具体需求。此过程不仅关注物理环境的无障碍设计,还综合考虑心理、社交等多维度需求,以确保改造方案的科学性与人性化。其次,邀请残疾人及其家属参与多次内部会议,共同讨论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该方案详尽地规划了改造的各个阶段,涵盖了拆除、重建、安装辅助设施、预算控制和时间安排等方面。

二、持续跟进个性化方案设计

一是设计方案包括安装扶手、坡道、升降设备等以改善行动便利性,还包括调整家具布局、增设辅助器具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此外,还会优化照明、声音系统等,以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同时,注重色彩搭配与空间布局,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居家氛围。二是精准满足需求精准改造。设计团队将与专业施工队伍紧密合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实施。施工过程中,定期与户主沟通,确保改造工作符合他们的期望和需求。提供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帮助家庭成员了解如何使用新安装的辅助设备,确保他们能够自如地在家中活动。三是引入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智能手机或语音控制,户主可以轻松管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灯光、窗帘、空调等。这不仅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还增强了家庭的安全性,因为系统可以设置紧急呼叫功能,一旦发生意外,可以立即通知家人或紧急服务人员。

三、专业施工与监督

一是改造工程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承担,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与质量标准。项目管理部门实施全过程监督,确保改造进度与质量,同时注重与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沟通,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满足实际需求。二是残联设立了意见反馈机制,以便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能够方便地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定期的沟通会议和调查问卷,收集各方反馈,确保改造工程能够真正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三是通过多方合作机制,协调资源,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能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后期培训与维护

一是组织专业人员对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使用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新设备、充分利用改造成果。二是建立长期维护机制,定期回访检查,及时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改造效果的持续有效。

2023年,虎门镇已完成32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改造项目包括残疾人家庭卫生间改造、厨房改造、出入口坡化、扶手加装、可视门铃、煤气泄漏发声装置加装等工作,改造金额14.91万元。

五、家庭无障碍改造成效

一是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无障碍改造有效解决了残疾人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如行动障碍、操作困难等,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残疾人能够更加独立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减少了对他人的依赖,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二是社会参与度增强。随着家庭环境的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和能力也随之提高。他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就业及社交,拓宽了生活圈子和社交网络,促进了社会融合与包容。三是维护家庭关系和谐。无障碍改造不仅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环境,也减轻了家庭成员的照护负担。家庭成员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更加顺畅,共同面对挑战、分享快乐,家庭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四是社会示范效应显著。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成功案例,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它提高了公众对残疾人权益的关注与认识,促进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的普及,推动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第一作者:陈宝芝,1989年,汉族,女,籍贯:广东东莞,学历:本科,单位:东莞市虎门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

第二作者:刘楚君,1990年4月,汉族,女,籍贯:广东东莞,学历:大专,单位:东莞市虎门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