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类实验"金课"内涵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张建
梁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济宁 272600
摘要:所谓“金课”,就是教育部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在电工电子类专业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课程建设着手,根据“金课计划”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改善课程结构并且提升课程质量。本文对电工电子类实验“金课”内涵建设进行分析,提出了电工电子类实验“金课”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电工电子类;金课;内涵建设
在电工电子类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完善理论课程体系,也要加强实验实践教学,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使学生对电工电子类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灵活地掌握知识应用和时间探究的方式。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协同能力也有很大帮助。为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加强实验“金课”的建设,结合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文件,对原本的课程进行梳理分析,结合各个学院的成功经验以及中职院校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金课”建设策略,全面提升专业课程质量,培养更多电工电子类专业人才。
一、电工电子类实验“金课”建设内涵
(一)建设价值
职业教育旨在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人才,所以职业院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技能。在中职电子电工类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放在首位,专业教育呈现出单一化发展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金课”概念出现,转变了传统的课程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中职院校专业教学水平。一方面,“金课”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使课程育人的功能性增强[1]。“金课”将现有课程资源作为基础,对核心课程内容进行挖掘,充分彰显课程深度与内涵。专业课程中重组和整合了大量经典课程内容,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充分展现“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使学生能够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金课”有助于专业群建设。职业教育追求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加强内部治理,还要利用有效的媒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而这个媒介就是课程。通过“金课”的建设,能够使专业课程与专业群建设紧密结合,通过构建网状课程结构,使课程资源可以相互共享。课程模式也能够深入融合专业群建设,提升课程的灵活性,消除各个课程之间的壁垒,为专业的多元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此外,通过“金课”的建设也能够打响中职院校的品牌,使课程回归育人本质,通过课程教学有效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人才未来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为职业院校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抓手。
(二)建设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工电子类实验课程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课程实验内容比较单一,并没有将各个专业之间的差异进行明确的划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没有将实用性内容与理论性、研究性的内容深度结合,造成实验教学缺少创新性,很多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2]。现如今,电工电子类实验主要为功课点累专业、理工科非电类专业开设的课程,非理工专业基本没有开设实验课程。在课程中,普遍选择验证性实验项目,缺少灵活性和综合性,很难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其次,实验课程中,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占据课程主导位置。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进行实验讲解与演示,学生只需要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根据要求的环节和步骤完成操作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且教学环节缺少挑战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参与兴趣,会导致学生思维固化,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
最后,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电工电子类实验仪器设备比较单一,对虚拟化、智能化的设备与设施的引进较少,很多抽象、复杂的实验课程无法开展。不仅如此,实验电路资源匮乏。对于学生来说,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难以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索和研究,不利于教学拓展和延伸。对教师来说,资源短缺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导致课程内容与形式单一,很多操作无法实施。
二、电工电子类实验“金课”建设策略
(一)建设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为促进电工电子类专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实验课程质量,加强实验“金课”的建设。根据学科门类的差异,中职院校需要构建特点突出、形式灵活的课程教学体系。将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层、综合层与钻研层。基础层课程主要满足工科电类专业以及理工非电类专业教学需求,以提升学生基础实验能力为核心,主要通过实验课程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综合层为工科电类专业学生建设,部分内容满足理工非电类专业教学需求,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包括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等内容;研究层主要针对工科电类专业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3]。在层次划分完成后,需要进行项目类型的划分,可以分为验证型项目,即采用理实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设计型课程,即进行独立的实验设计,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合作交流的能力;创新型实验课程,主要开展课题研究或科研研究,采用课外自主参与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创新基金进行项目建设,通过参与活动能够丰富学生实践经验。
(二)充分彰显实验项目价值
在实验“金课”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电工电子类实验课程的特点,充分展现课程的价值,在教学中选择能够落地的实验项目,充分体现电工电子类专业特点。既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主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试验设计、清单罗列、数据分析等,在实验结束后需要撰写论文进行总结归纳。与此同时,通过科研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加以利用,设计更多创新性实验项目,使科研和教学深度融合。如,设计防酒驾智能监控系统、有毒气体自动检测预警系统等。这些创新性的实验项目不仅在技术上走在时代前沿,也能有效锻炼学生应用能力,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
(三)构建动态化的调整机制
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建设,根据专业发展趋势对课程进行动态调整,使课程内容与结构始终与专业匹配,转变传统实验教学的依附模式,充分彰显实验课程的地位与价值。例如,在电工电子类实验“金课”建设的过程中,采用超前理论教学模式,教师先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实验任务,然后限制实验的条件和要求,学生自主查阅实验资料,然后设计实验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实验任务。通过这种方式,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能够深度融合,增加学生探索交流的机会,有效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加强数字化建设,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类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在“金课”建设的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VR+”的教学模式,利用VR技术对电子电路测量过程进行模拟,并且制作三维动画,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电工电子类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中职院校需要加强“金课”建设。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结合“金课”建设要求以及专业课程发展现状,采取有效的建设手段,使课程体系得到优化,并且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形式,全面提升课程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卢飒.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电工电子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4,(02):96-98+106.
[2]李会萍,张嘉伟,周毅.电工电子类实验“金课”内涵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23):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