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朱艳芬
象山县西周中学 315700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优化整体教学效果的创新方案。在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压力加大,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从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两方面,针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后进生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教师提供有效参考,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
在高中教育阶段,数学后进生主要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但是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下,其学习水平不能达到国家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标准的学生。后进生的成因有很多,既有学生基础薄弱、态度不端、学习方法效率低下和学习习惯较差而导致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内在因素,也有一部分个体差异而导致的对于教师和教学活动不能很好适应的外在因素。总之,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一、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
(一)数学基础薄弱
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之一是数学基础薄弱。初级阶段的数学基础是学习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石,如果基础不牢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感到吃力,难以完全理解和掌握。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没有打好基础,存在知识漏洞,某些关键知识点没有掌握好,从而导致他们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体系的断层,影响了后续的学习。
(二)学习态度不端正
高中数学后进生的另一个成因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那么他们很难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有些学生可能认为数学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因此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会导致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缺乏动力和毅力,难以取得进步。
(三)学习方法不适合
学习方法也是影响高中数学后进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习惯,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比如,有些学生可能过于依赖死记硬背,没有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导致他们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束手无策。
二、转化策略
(一)查缺补漏,巩固基础
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中,查缺补漏,巩固基础是关键的第一步。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会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如果发现后进生在某一部分的知识点掌握过程中存在基础层面的知识漏洞,需要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1]。
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为例,本章节所学习的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二次函数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体系中均由涉及。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对后进生的数学基础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一旦发现学生在这些知识点方面存在基础漏洞和薄弱环节,需要及时制定出具体的辅导计划和补救措施。如,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小组互助等方式,对后进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从而帮助他们填补知识漏洞,巩固基础知识。
(二)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对于高中数学后进生进行教学转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与观念,善于运用多元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热情。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后进生在团队协作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2]。
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为例,本章节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形结合能力与数形转换能力,这部分知识对于后进生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圆的方程与图像、圆与圆的位置等数学概念与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之间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后进生的更好转化。
(三)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习得节奏。然而,有的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自我认知,寻求有效的学习策略,而有的学生尚且缺乏足够清晰的自我认知,面对高中阶段骤然增大的数学压力更加疑惑和迷茫,进而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后进生。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引导后进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数列》为例,本章节学生将会学习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数学归纳法等基本知识与数学方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较为缜密,善于运用演绎法解决问题,还有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强,更喜欢从具体问题中归纳出一般结论。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后进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然后根据其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并且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与策略,促使学生不断深化自我认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有效监督,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后进生形成稳定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后进生的学习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其学习进行有效监督,帮助其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为例,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与集合的基本运算等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后进生经常由于粗心,或者学习态度不认真,从而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概念混淆,符号写错。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日常抽查等方式,引导后进生养成认真审题、认真书写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还有些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主动性,对于知识理解片面、不善于总结做题规律,忽视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时刻监督其养成勤于思考、深度理解、按时预习与复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开拓思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学习效果的转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大体分为内在与外在两大方面。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一方面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引导后进生不断巩固数学基础,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致力于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实现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与评价活动,进而促进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与学习自信心进一步提升,实现后进生的科学转化。
参考文献:
[1]陈春金.探究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2):222-224.
[2]薛会玉.高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07):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