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问题 对策
郜慧敏
摘要: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劳动主播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形态,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劳动主播”人才培养,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从当前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劳动主播在乡村振兴中的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并为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更好地发挥劳动主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劳动主播;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
一、引言
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它通过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不断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劳动主播作为数字经济的产物,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劳动主播在乡村振兴中的现状
劳动主播通常指的是在网络平台上,通过直播形式展示劳动过程、分享劳动经验、推广劳动产品的人员。他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劳动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兴起,劳动主播这一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他们借助网络平台,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参与到各种劳动活动中来。劳动主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真实性:劳动主播通过直播形式,真实展示劳动过程和成果,增加了观众对产品的信任感。
互动性:观众可以通过直播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提出问题和建议,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创新性:劳动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直播形式和内容,以适应观众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劳动主播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一股新兴力量。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村地区的人们也逐渐接触到这些新的传播渠道,不少有想法、有勇气的农民、返乡创业者等纷纷化身劳动主播,通过直播展示乡村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特色农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等。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乡村原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渴望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品质保证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劳动主播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为乡村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劳动主播赋能乡村振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劳动主播通过直播平台,将乡村特色农产品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的地域限制,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量和知名度。
(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劳动主播的需求促使农业生产者采用更加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推动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同时,直播电商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地区包括加工、物流、仓储、包装等在内的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增加农民收入
劳动主播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此外,直播电商的发展还为农村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四)传播乡村文化
劳动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展示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三、劳动主播在乡村振兴中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 部分劳动主播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专业的直播技能和知识,在直播画面质量、语言表达、互动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直播效果和观众体验。
- 部分劳动主播对农产品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直播过程中无法准确传达农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影响销售效果。
- 部分劳动主播对数字营销和品牌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入,难以有效地推广乡村产品和打造乡村品牌。
(二)内容同质化严重
- 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指导,许多劳动主播的直播内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展示和销售上,容易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 乡村特色挖掘不充分,未能充分展现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供应链管理不完善
农产品的供应链涉及到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多个环节,目前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供应链管理还不够完善,导致农产品质量无法保证、配送不及时等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 乡村地区的网络覆盖、信号稳定性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可能会影响直播的流畅性。
- 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导致乡村产品的运输成本高、配送时间长,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四)品牌建设滞后
许多地方虽然农产品质量不错,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导致不少优质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劳动主播在推广这些农产品时,也面临着品牌建设的难题。
四、劳动主播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在于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能够极大地促进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为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乡村振兴需要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而劳动主播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乡村引入新质生产力,可以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推动乡村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劳动主播的新兴与新质生产力的引入和乡村振兴的目标高度契合。为了让劳动主播更有效地赋能乡村振兴,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带动乡村经济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对策,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十分必要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为此需要:
1.加强培训与指导, 提高专业素质
-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联合开展劳动主播培训项目,提供直播技巧、营销策划、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 邀请专业的直播导师和成功的劳动主播进行经验分享和指导,提高劳动主播的专业水平。
2. 鼓励创新与特色挖掘
- 引导劳动主播深入挖掘乡村的特色文化、传统技艺和独特故事,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直播内容。
- 支持劳动主播开展创新直播形式,如互动直播、体验直播、文化直播等,增加直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加大对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
- 优化物流配送体系,降低乡村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 建立乡村电商服务中心,为劳动主播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包括产品包装、仓储物流、售后服务等。
4. 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 探索多元化的劳动主播收入模式,如广告收入、付费会员、品牌合作等,提高劳动主播的收入稳定性。
- 建立劳动主播与乡村企业、农户的长期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劳动主播给予扶持和奖励,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振兴的直播事业中来。
四、案例分析
中国海油乡村振兴“劳动主播”人才培养项目案例
1. 项目背景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中国海油多年来不遗余力支持定点帮扶地区产业发展,在消费帮扶、品牌打造、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帮扶车间等方面实施了多个卓有成效的帮扶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中国海油定点帮扶县市的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产业链条短、融合层次低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中国海油于2021年启动“劳动主播培训”项目,旨在为定点帮扶县市培养一批面向基层,具有一定数字与媒介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传播运营技术的专业主播人才。培训对象为致富带头人、回乡创业大学生及职业技术院校师生等群体。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带动当地产品的产销带流,起到消费帮扶的作用,同时能够为当地培养一批新型复合型主播人才,促进当地人才就业。
项目伊始,中国海油就将“劳动主播培训”项目定位为一个大型产业帮扶平台,将其作为定点帮扶县市产业发展、产品销售、文旅资源推介的重要载体。利用当地从业者熟悉产品和行业特点,通过专业的主播培训、专业的直播间建设、专业的推广平台流量帮扶,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职业培训方式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推动产业发展的目的。经过近两年的运营探索,逐步构建了“劳动主播培训+N”的产业帮扶模式。通过培训各行业劳动主播开展视频直播与纪录视频制作,一体化、专业化、平台化系统推广当地“农林牧副渔”优质农牧产品资源;全面推介当地“山水湖草沙”生态文旅资源。建立起“劳动主播培训+产品推销、文化推介、旅游推广”的新型帮扶模式,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帮扶县市产业振兴。
2. 项目举措
2.1 统一标准,系统教学:聘请职业院校高标准统一编制了《助力乡村振兴 劳动主播实操讲义》,全书共计14个章节,206页,统一了教学标准。在学员选拔过程中,主要以致富带头人、回乡创业大学生以及职业技术院校师生为目标人群,参考学员的业务范围、产业特色、学历经历等条件,统一了学员的选拔标准。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项目开展了“5天线下现场教学+9天线上辅导答疑”的培训教学模式,再结合新建的“劳动主播直播间”,统一了教学实操环境。
2.2一地一策,精准教学:项目推进中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走进龙头企业、田间地头、劳动场景、文旅景点,广泛了解企业农户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的本土化精准教学。例如,抓住保亭县物产丰富的特点,制定了以农业产品开发带货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课程;针对五指山市文旅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发出以讲好地域故事、拓展红色文旅、民宿接待、特色纪念日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上述做法不但使学员能够身临其境学习,也使得教学成果和产业推广有机结合,达到了精准教学目的。
五、结论与展望
新质生产力是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具有高科技、
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新质生产力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望。劳动主播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体现,具有创新性、高效性和带动性等特点。劳动主播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1.创新性:劳动主播通过创新的直播形式,将传统劳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观看体验。他们不仅展示了劳动的过程,还通过互动、讲解等方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劳动背后的故事和价值。
2.高效性:通过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劳动主播能够迅速将劳动产品推向市场,提高销售效率。同时,他们还能够根据观众的反馈和需求,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实现精准营销。
3.带动性:劳动主播的成功案例往往能够激发更多人的创业热情和劳动积极性。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展示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为社会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
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将传统劳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劳动主播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他们通过直播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他们的工作成果。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字经济的深入推进,劳动主播这一职业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遇。
当前,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乡村地区迎来了新的机遇。劳动主播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为乡村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直接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增长。这背后蕴含着资金的流动、资源的配置以及风险与回报的考量。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劳动主播”作为新兴力量正逐渐崭露头角。从数字经济视角来看,培养这类专业人才具有深远意义。从数字经济深入剖析乡村振兴“劳动主播”人才培养,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其经济价值和意义,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望未来,在培养体系上,我们将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置,同时也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提升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打造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培训场景,提高培训效果。搭建国际交流平台,让劳动主播有机会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拓宽视野。鼓励劳动主播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提升其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建立行业自律组织,规范劳动主播的行为和职业操守。加大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优秀人才的发展。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劳动主播内容。注重培养劳动主播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通过直播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华章。
参考文献
[1] 《乡村振兴策划与实施》闫凤翥 李屏 胡军拥
[2] 《乡村振兴金看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论集(2021版)》 农银报业有限公司
[3] 《数字经济》马化腾、孟昭莉、闫德利、王花蕾等
作者简介:郜慧敏 (1974.10-),女,汉族,江苏扬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