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档案保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常臻
中国葛洲坝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宜昌 443002
摘要:档案作为历史记录的载体,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记忆,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记录了国家的发展历程、社会的变迁以及人民的奋斗史,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档案中可能包含敏感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档案保密工作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此外,档案保密工作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如果信息被泄露或不当利用,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和动荡,破坏稳定秩序。因此,档案保密工作不仅是保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还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高度重视档案保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关键词:基层档案;保密工作;挑战;对策
1 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1.1 档案作为历史记录的载体
档案作为历史记录的载体,不仅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记忆,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还记录了国家的发展历程、社会的变迁以及人民的奋斗史,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档案的存在让后人得以窥见前人的智慧、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同时,档案的保密工作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中含有的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一旦被泄露,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档案保密工作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保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手段,还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信息被泄露或不当利用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和动荡,破坏社会稳定秩序。
1.2 档案保密与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的关联
档案保密与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的关系密不可分,其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档案中含有大量的国家机密和敏感信息,这些信息若被泄露,可能会被敌对势力利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档案保密工作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手段。此外,档案保密也与社会稳定紧密相关。档案记录的社会事件和历史事实如果被不当利用或被泄露,可能会引发社会不安和动荡,加剧社会矛盾。因此,通过严格的档案保密管理,不仅保护了国家利益,还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同时,档案保密工作对于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同样至关重要,防止法律文件和行政决策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破坏社会公正。总之,档案保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及公正公平的重要手段。
2 基层档案保密工作的挑战
2.1 保密法规学习不足及意识缺失
在目前的档案保密工作中,人员素质和意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对保密法规的理解浅薄,缺乏必要的警觉性和责任感,直接影响了保密工作的执行效果。他们往往未能深入学习保密法规的精神和要求,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判断文件的保密性,从而发生失误。同时,一些人员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可能认为自己的工作仅限于简单的文件管理,忽视了其中涉及的保密问题,这种心态使得其在面对保密工作时显得不够谨慎,甚至可能发生泄露机密信息的情况。此外,目前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还不够系统全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限制了档案管理人员在保密法规和保密意识方面的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到档案保密工作的严密性和有效性,亟须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警觉性和责任感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2.2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趋势,档案管理也不例外。数字化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保密与信息安全挑战。首先,数字档案易于复制、传播,一旦安全措施不足,敏感信息的泄露风险极大增加。其次,网络攻击手段不断升级,黑客通过病毒、木马、钓鱼等方式非法侵入系统,盗取或破坏重要档案。此外,上数字化环境下,档案的保存格式多样、技术更新快,旧有的档案可能因为技术的淘汰而难以被读取,对档案的长期保存与利用造成影响。
3 基层档案保密工作的对策
3.1 保密法规教育与专业技能提升
在档案保密工作的众多挑战中,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关键。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深入的保密法规教育是提升其保密意识的根本,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国家相关的保密法律法规,明确职责与义务,还要通过定期培训保持高度警惕,严守保密规定,确保机密信息不外泄。同时,专业技能培训也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关键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件整理和保管,还需要涉及数字化、网络化等多个领域。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如电子档案管理和信息安全技术等,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保证了档案质量。此外,培训内容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定期评估反馈,以调整培训计划,确保培训效果。总之,通过保密法规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双重提升,可以有效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业务能力,为档案的安全和保密提供有力保障。
3.2 制定完善的保密制度
组织应制定详细的档案数字化保密制度,明确保密要求、责任主体和操作流程。制度应涵盖档案数字化的全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等。首先,组织应明确档案数字化的保密要求。这包括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进行分类,确立不同级别的保密标准。例如,可以将档案信息分为公开、内部、机密和绝密等不同级别,并为每一级别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对于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应采取更为严格的保密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等。其次,组织应建立档案数字化保密工作的责任体系。这包括明确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他们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能够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同时,组织还应建立健全档案数字化保密监督机制,定期对数字化档案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此外,组织还应加强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技术防范措施。例如,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字化档案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采用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技术,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数字化档案;建立数字档案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因意外事件导致档案信息的丢失或损坏。
3.3 使用安全存储介质和加密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新档案管理和保护的技术与设备设施成为提升档案安全性的重要途径。使用安全存储介质和加密技术是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关键措施。安全存储介质的使用可以有效保护档案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传统存储介质存在易损坏、易丢失等问题,而现代化的安全存储介质,如固态硬盘(SSD)等具有更高的耐用性和稳定性。此外,云存储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信息提供了更加安全和便捷的存储方式。加密技术的应用则防止了档案信息在传输和共享过程中被泄露,将档案信息转化为密文,只有拥有密钥的人才能解密查看,即使档案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也无法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解读。因此,档案馆应积极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以保护档案信息的安全。同时,在选择新技术和设备设施时,档案馆还应充分考虑其与现有档案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并随着档案信息量的不断增长,选择可扩展的技术和设备设施,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结论
在信息化时代,档案保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影响、政务公开与保密需求矛盾、人员素质及意识不足以及技术和管理手段落后等。为应对这些挑战,应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更新技术和设备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以及强化领导责任和监督机制。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业务能力,提升档案安全性,规范档案保密工作流程,并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档案保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和应对,以维护档案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傅英治.综合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保密技术探析[J].办公室业务,2024(1):22-24.
[2]罗琳.新形势下档案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水利,2023(7):162-163.
[3]张坤,朱润.高校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现途径[J].兰台世界,2023(7):82-84.
[4]胡荣华.新时期机关档案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3(13):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