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安全生产问题与事故防范策略

作者

闫丽娜 辛成家 李云娇 李永熙 乔光明

1.鲁维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100 2.淄博市环境污染防控中心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我国是全球的化工产品消费大国,因此,国家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管理都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化工产品自带的特殊属性,使得其在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潜在危险,因此,化工产品生产和管理的安全性这一“防火线”要时刻抓紧,加强化工事故应急措施的优化和完善,提升化工品生产和管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化工安全生产和事故应急策略,牢记“安全底线”不可触碰的原则,以安全为基础,探索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措施,有效保障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化工;安全生产;应急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安全意识的提升,我国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化工企业需要全面贯彻安全意识,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并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安全可靠的化工生产管理模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1化工安全生产及管理的特点

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化工企业在生产前、中、后三个阶段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发现隐患第一时间排除,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首要措施。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蚀性,生产特点多是高温、高压或深冷、真空,这些特性使得化工生产成为危险源高度集中的行业。因此,化工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技术,并具备一定的安全事故处理技能。所以,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完善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并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管理[1]。

2化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危化品储存和运输不规范

在运输方面,根据国家相关法规,任何涉及危化品的运输都必须持有危化品运输资格证。这意味着运输危化品的企业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具备专业的运输车辆和设备,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培训员工掌握紧急事故处理能力。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运输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危化品的风险意识不足,也可能是为了追求高效和侥幸心理的驱使。这种行为极大地增加了危化品运输中发生事故的风险。

2.2员工安全意识不够高

企业面临经济压力导致人员流动过大,特别是经验丰富的员工流失,对化工安全生产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新进员工由于缺乏系统的岗位指导和培训,往往无法正确理解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其次,企业在培训新员工方面存在不足,这不仅未能满足员工的实际工作需求,也忽视了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企业对于新进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不够严格,没有坚持操作达标才能上岗的制度要求。这种管理上的疏忽导致了安全生产管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3安全保护设备和监管不足

企业管理层和领导层对于生产设备的问题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安全意识普及没有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工作人员没有形成必要的安全意识。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忽视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部分生产设备的老化严重。这些设备的先进程度不足,需要人员在高风险的环境中进行相关原材料的操作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种情况下,设备不足的问题也包括安全预警信息设备的不足。缺乏安全监测设备和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应用,使得对设备人员等的实时监测无法实施。这导致在遇到潜在的危险因素时无法提前预警,从而导致重大化工事故的发生[2]。

2.4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安全管理的重视有所欠缺。虽然一些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真正的实施和落实。内部安全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他们没有真正从实际生产中着手,将安全管理纳入工作的重要部分。这种态度导致了许多安全隐患的存在。另一方面,一些化工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他们长期坚持错误的发展理念,只注重生产效率和利润最大化,而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这种短视的做法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也会给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3化工事故防范策略

3.1实施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首先,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并制定可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其次,建立预防机制,通过定期排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时修复问题,确保生产过程规范化,降低安全风险。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至关重要,确保安全生产和管理有章可循。最后,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价机制,通过加强审核和落实生产各环节的安全标准,提高执行力。准确识别和管理潜在质量隐患,优化资源利用,减少浪费。同时,建立监督员和评审人员的职责体系,确保评审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通过与使用单位合作,分析设备隐患并制定整改措施,有效消除安全隐患,激励企业持续改进,确保安全生产和管理标准化长期执行。

3.2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化工企业应加大在安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资金的有效分配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企业需合理安排经费,用于购买高质量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及培训员工。同时,充分考虑设备的维修、养护和更新费用,制定相应预算计划。化工生产设备和原料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生产设备提出了极高要求。企业需配备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和建立专业的维修部门,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保障设备安全,企业可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企业持续发展。

3.3规范选择合格原料并科学储存

在化工生产中,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至关重要。确立明确的原材料标准,了解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稳定性及可能的反应和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风险。同时,明确原材料的安全标准,加强市场监察,选择具备良好信誉和可靠性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质量。购买原材料后,需进行严格的记录、分类、总结和分配,确保追溯性和质量可控性。规范储存也是关键,根据原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和环境,避免因储存不当引发安全事故。

3.4选择自动化安全设备

自动报警装置通过实时监测和调节关键参数,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安全问题,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减少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些设备不仅提升了生产线的效率和安全性,还通过减少人为错误和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自动报警装置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显著提升了工作场所的安全性。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和设备还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结束语

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大安全资金投入、规范原料选择及储存、采用自动化安全设备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同时,企业需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与教育,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山珊,钟春燕,胡建春.材料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与事故预防措施研究[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4,53(03):110-112.

[2]安思宇.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3,(13):188-190.

[3]陈玉柱,谢宇.化工设计在防范安全生产事故中的作用[J].化工管理,2023,(11):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