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路径

作者

陈曦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0

作者简介:陈曦(1996.12-),女,福建厦门人,汉族,集美区康城小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辟了新空间。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开展音乐学科教学有助于构建音乐概念,促进学科融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为实现上述价值,教师应依托于教材进行资源分析与整合,积极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实施策略,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实现学科育人。基于此,本文以小学音乐为例,结合案例分析法分别论述了大单元教学模式之下的学科育人价值和策略,如研读教材、创设情境、开展活动等,以期为音乐学科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集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编号:23091)研究成果。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超越零碎化的知识技能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知识的内在关联,通过创设情境与借助多媒体设备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和重构。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顺应了新课程标准的建议指向,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因此,教师应坚持素养导向,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开展大单元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艺术魅力,构建高质量的小学音乐课堂。

一、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内在联系

聚焦大单元教学,教师应依托于教材,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于音乐学科而言,上文提及该学科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等突出特点,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因此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前应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读,挖掘不同单元的内在联系,如明确逻辑顺序、把握知识体系、梳理音乐作品等。接着,教师便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设定合理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和任务,为后期开展课堂教学提供方向和指引。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三课为例,该单元的曲目主要以“爱国”为主题,包含了聆听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颂祖国》以及演唱曲目《同一首歌》《国旗国旗真美丽》。不难发现,所有曲目都紧紧围绕着“爱国”主题展开,存在明显的内在联系,因此,通过研究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目标:

首先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能够自信且准确地歌唱《同一首歌》《国旗国旗真美丽》等曲目,掌握基本旋律和节奏,并乐于表达自己对这些乐曲的看法和见解;认识学习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聂耳及其生平经历,对聂耳的其他曲目如《义勇军进行曲》进行拓展了解;学习二拍子指挥、重音记号、三连音符号等音乐知识,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如亲自指挥一场音乐演唱;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层面,教师运用听、唱、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积极开展合作与探究等学习活动,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深入挖掘本单元歌曲背后的故事内涵。

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引导他们在演唱与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感受民族精神,焕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共鸣。同时,通过对乐曲进行简单评价,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受社会底层人群生活的不易和艰辛,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大单元教学模式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强调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成长。《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艺术课程所秉持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为实现这一综合目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创设艺术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在各个层面的个性化发展。以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七课为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在音乐赏析与演唱层面,包括聆听曲目《和平颂》《欢乐颂》,演唱曲目《永远是朋友》《我们是朋友》以及有关于“贝多芬”的音乐常识讲解。分析可得,本单元紧紧围绕“告别与友谊”这一主题展开,与六年级学生即将走向毕业境况相对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因此,为了创设氛围浓厚的大单元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有关于毕业典礼的纪录片,使学生快速掌握单元主题并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在集体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着重关注其中的插曲,感受音乐的律动感、节奏感等艺术魅力,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接着,在演唱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模拟毕业典礼的情境,组织学生上台演唱曲目,如跟随多媒体所播放的音乐伴奏进行乐曲演唱,或是与台下同学一同合唱等,锻炼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我的表现力和自信心。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用演讲朗诵、美术手抄报、舞台情景剧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本单元“友谊”主题乐曲的理解,记录下真挚美好的友情,并用录像、拍照等技术手段保留学生的创作成果。最后,在教学评价与反思阶段,教师可以引入“遇见与离别”这一组话题,启发学生通过乐曲鉴赏与演唱进一步感受自己人生中的种种相遇,并由此而展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想象,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开展多元活动,实现创新实践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尤为注重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就要求教师坚持实践创新的教学导向,打破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等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表现和交流互动的机会。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积极开展游戏化音乐教学,借助游戏活动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五课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游戏”,选入了《火车波尔卡》《跳绳》《火车开啦》《拍皮球》等生动有趣的乐曲,节奏活泼欢快,与游戏教学相得益彰。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乐曲伴奏开展课堂小游戏,如以第一首歌《火车开啦》为切入点,组织学生排成一字长队,双手打在前面同学的肩膀上,模拟“小火车”。在 “火车开动”的过程中由第一位同学演唱第一句歌词,后面的同学则依次接龙,前后衔接要连贯,不能停顿太长时间。如此循环,卡壳的同学要在本单元所有乐曲中选择其中一首,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演唱。除此之外,为了贯彻单元教学理念,教师也可以将本单元的所有乐曲伴奏整合在一起,编制成乐曲大串烧,并以“击鼓传花”的形式设计游戏。例如,教师在讲台上击鼓,鼓声暂停时,接到大红花的学生要听曲辩歌,即通过听伴奏来识别这首乐曲的名字。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要上台进行即兴表演,或是重新听曲辩歌,猜对为止。除游戏化教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游戏竞赛类活动。例如创设“学校音乐运动会”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结合乐曲和体育运动开展竞赛,包括“拍皮球”“五人小火车”“跳绳”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项目,并在竞赛过程中争取胜利。以“跳绳”游戏为例,教师可以选用钢琴为游戏提供伴奏,通过灵活改变乐曲节奏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运动能力,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进行跳跃,不能抢拍和漏拍。如此既能提高学生对乐曲节奏的敏感性,同时又能创新教学形式,使他们在运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综上所述,教师以大单元教学模式为引领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根本遵循,通过整合与利用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设计的优化,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新实践与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小学音乐教师应继续挖掘大单元模式的应用价值,为教育改革增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卫琴.立足大单元背景,建构高效小学音乐课堂[J].江西教育,2024,(07):72-74.

[2]李兴胜.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音乐“大单元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24,(04):10-12.

[3]陈晓桐.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路径[J].天津教育,2024,(05):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