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作者

叶青

南通职业大学 226007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0910)】

摘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这种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心理韧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关怀功能结合,高职院校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学生面临的心理与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融合的必要性,探讨了实施途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引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就业压力、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和心理健康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个体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发展。将二者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升教育的整体效果,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挑战。本文从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并探讨融合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重在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情绪调节能力。两者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在本质上都以人为核心,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价值观的引导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想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通过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其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目标的相互统一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合格公民,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指向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化,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将二者融合,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同时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认同度,从而实现思想与心理的双重塑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需要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部分学生因心理压力、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等问题面临成长困境,同时也缺乏明确的思想目标和价值导向。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引导功能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关怀功能相结合,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融合的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应对心理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体现教育服务学生成长的根本宗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实需求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许多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就业焦虑、人际关系等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能够通过价值引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心理韧性,从而有效应对现实中的心理挑战。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时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效果受到限制。而通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将思想教育融入心理关怀中,以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进行价值观引导。例如,通过心理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责任,或通过团体辅导培养团队合作与集体意识。

(三)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

新时代教育改革注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实践。一方面,融合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心理健康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也契合国家教育改革中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融合创新,高职院校能够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育人体系,助力新时代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同时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课程体系建设中的融合创新

课程体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关键载体。高职院校应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或专题讨论,引导学生在价值观教育中反思自身心理状态。同时,可以开设融合型选修课,如“心理与人生观塑造”或“心理调节与社会责任”,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既接受思想教育,又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

(二)师资队伍的能力提升与结构优化

融合教育的实现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通过系统培训提升教师的复合型能力,使其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同时,可以通过引进心理咨询专业人才或联合社会心理健康机构,充实校内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三)教育内容与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需要在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上实现有机结合。教育内容方面,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技巧结合起来。例如,在讨论人生意义时加入情绪管理的策略指导。活动形式方面,可以设计如心理剧、主题班会或户外团队建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思想认识、提升心理素质。

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支持与制度设计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制度设计。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制定明确的融合教育实施方案,将融合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应建立融合教育专项经费保障机制,为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和活动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融合教育的高效实施离不开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校内,应统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师资和场地资源,实现学科间的协同合作;校外,可以通过与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社区组织和企业的合作,搭建更丰富的教育实践平台。邀请校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或培训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教育的多样性与实效性,从而提升融合教育的综合水平。

(三)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完善

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是保障融合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高职院校应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既评估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也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同时,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定期收集学生对融合课程和活动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形式。

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明确融合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教育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与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未来,高职院校需持续推进融合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同时为教育改革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赵瑞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研究[J].鹿城学刊,2024,36(3):21-23+32.

[2]刘华青,石树霞,丁晓红,李振兴,封美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4(10):0047-0051.

[3]赵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的融合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4(4):0084-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