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
荆瑞涛
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
引言: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认知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形成具有根本性影响,初中阶段正值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当前教学实践有待解决问题。通过从问题设计、方法引导、实践探索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效策略,为一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全面发展。
一、问题设计巧构思,思维训练有深度
教师应当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且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兴趣,比如在教学几何证明时不应仅局限于书本标准题型,而应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多种证明路径,这类问题设计需遵循由浅入深原则,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证明方法再逐步增加思维难度,促使学生思考向纵深发展。教师应注重问题间逻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避免孤立呈现各个问题,通过设置递进式思维挑战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思维链条;在代数学习中应当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并进行抽象概括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问题情境真实性和趣味性,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思维任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比如设计校园测量活动,让学生应用三角函数知识测量校内建筑高度,在实际应用中体验数学思维价值。问题设计还应关注思维训练层次性,包括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等多个环节形成完整思维训练体系,教师应当设计包含多个思维环节任务如找规律 - 提猜想 - 作证明 - 求拓展,引导学生经历完整思维过程。
二、方法引导善点拨,能力培养有广度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法拓展思维广度,可以通过类比推理法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促进认知迁移,分析综合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分解问题能力,让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逐步解决后再综合归纳。逆向思维法也是培养逻辑思维重要手段,通过设计已知结论求条件类问题,引导学生从结果推导原因培养反向推理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引导,避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通过提问、暗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思维方法多样化引导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形成立体化认知结构,应当重视思维迁移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将已掌握思维方法应用到新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鼓励学生交流不同解题思路,相互启发拓展思维广度,在引导过程中教师点拨应把握度,既不过度干预学生思考又能在关键处给予必要指导,做到精准点拨适时启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发展构建完整思维训练体系。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相交线》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运用多样化方法引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垂线性质时教师先创设问题情境:两条直线相交,如何确定一点到这两条直线距离相等?引导学生思考角平分线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角平分线上点到两边距离关系,启发学生发现并证明角平分线性质。在证明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告知证明步骤,而是通过这个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如何利用这些特点解决问题等连续性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证明思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考虑从垂线长度角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随后引导学生思考逆命题:如果一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点位于什么位置?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教师还应当设计拓展问题: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如何确定到三条直线距离相等点?引导学生将平面思维延伸至空间培养知识迁移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践探索重反思,素养提升有高度
教师应当创设多样化实践探索机会如数学建模活动、开放性问题探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反思,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思维过程分析思维优缺点,可以采用思维日记方式让学生记录解决问题思考路径,回顾思维关键点发现思维盲区,组织错误分析会,鼓励学生分享典型错误共同分析错误根源,从错误中学习优化思维方式。课堂教学应构建完整反思机制,通过自评 - 互评 - 师评多层次评价促进学生思维方式改进,学科融合也是提升思维素养重要途径,教师应当设计数学和物理、地理等学科交叉实践活动,拓展思维应用场景,强化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学为例,教师应当组织校园测量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先布置任务:测量学校旗杆高度,但不允许攀爬或直接测量。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教师引导思考:如何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学生通过测量旗杆影长、太阳高度角等方式尝试不同解决路径。完成测量后各小组交流展示解决方案,比较测量结果误差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在实践探索基础上教师组织反思讨论: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哪种方法更适合本次测量?测量过程中如何减小误差?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方法适用条件和局限性。随后教师拓展实践任务:如果测量物体倾斜放置如何修正计算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空间勾股定理应用,学生撰写测量实践报告,记录测量过程、数学模型建立、误差分析和改进方法形成完整思维成果。
结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需要系统规划和科学实施,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深度思维训练空间,科学引导思维方法拓展思维应用广度,注重实践探索和反思提升思维素养高度,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完整培养体系。这些策略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严密思维习惯,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学科融合背景下逻辑思维培养路径,构建更加完善思维训练体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小莉 .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 [J]. 文学少年 , 2020.
[2] 贾怀明 .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 [J]. 课程教育研究 , 2018(49):1.
[3] 赵新风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