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桥梁工程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技术与质量要求

作者

朱明

13090419870715061X

摘要:文中聚焦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沥青路面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深入研究了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分类阐述了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沥青路面裂缝类型及其特征,为裂缝的识别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文中重点研究了灌缝技术、填缝技术、贴缝技术,以及沥青混合料罩面法等四种主要施工处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裂缝施工处理技术对于提升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市政道桥工程;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

0引言

在沥青路面维护中,道路裂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这些裂缝对路面的整体性能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以及维护成本与沥青路面质量和性能有直接关系,只有及时修复已经开裂的路面,才可以确保路面功能充分发挥。

1 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

1.1 温度变化

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复杂多样,其中温度变化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沥青材料作为一种温度敏感性材料,其物理性能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在低温条件下,沥青逐渐硬化,柔韧性降低,导致路面结构层在热胀冷缩效应下产生收缩应力。当收缩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抗拉强度时,路面便会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反之,在高温环境中,虽然沥青表现出良好的柔韧性,但长期高温作用会加速沥青老化,降低其抗变形能力,间接促进裂缝的形成。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温度频繁波动导致沥青面层反复经历温度应力循环作用,易引发温度疲劳裂缝。这不仅影响路面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还可能导致裂缝进一步扩展,对道路结构安全构成威胁[1]。

1.2 水分渗透

水分渗透是沥青路面面临的一大挑战。水分通过路面微小孔隙或裂缝渗入基层和土基,对路面结构造成显著负影响。在车辆荷载和温度变化共同作用下,渗入的水分会在路面结构层内产生动水压力和真空负压。这种反复循环作用逐渐削弱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结力,破坏了路面的整体性,加速了裂缝的扩展和加深。水分在路面结构中的滞留容易导致路基软化,降低路基承载力,进而引发路基沉陷等严重病害,加剧了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水分渗透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加强路面排水设计、提高路面密实性、定期进行路面维护等,以防止水分侵入路面结构,确保沥青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从而保障道路的安全通行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1.3 交通负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重载车辆的频繁通行给沥青路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交通负荷过重导致路面结构层承受超出设计范围的应力作用,特别是半刚性基层底部,拉应力一旦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裂缝便悄然产生并逐渐向上扩展至沥青面层。这类由交通负荷引发的裂缝,主要表现为横向或纵向裂缝,不仅严重影响路面平整度,还大幅缩短了路面使用寿命。更为严重的是,超载车辆对路面的冲击作用加剧了裂缝的扩展速度,甚至可能引发路面沉陷、车辙等更为严重的病害,降低了道路的服务水平[2]。

2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2.1灌缝技术

灌缝技术主要包括热熔灌缝技术和冷灌缝技术。这两种技术各有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裂缝和施工条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路面修复效果。1)热熔灌缝技术作为一种传统而有效的裂缝处理方法。首先需对裂缝进行精确开槽,通过专业的开槽机沿裂缝走向切割出均匀凹槽,暴露出新的黏接面。随后,使用高压吹风机彻底清除槽内尘土与杂质,确保密封胶与缝壁的良好黏结。密封胶加热至适宜温度后,利用灌缝机均匀灌入槽内,形成连续的密封层。此过程需严格控制密封胶的温度与灌注质量,确保无气泡、无孔洞,最终形成T型封层以增强密封效果。热熔灌缝技术以其良好的密封性和耐久性,在沥青路面裂缝处理中占据重要地位。2)冷灌缝技术展现出更为简便快捷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对交通影响较小或需要紧急修复的情况。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其无需对裂缝进行繁琐的开槽处理,仅需简单清理裂缝表面的尘土与杂物,确保裂缝干燥无积水即可。施工人员可以直接将冷补灌缝胶灌入裂缝中,利用胶体自身优异的黏性和流动性,有效填充裂缝并形成一层坚固的密封层。冷灌缝胶的种类繁多,根据主要成分的不同,其耐用年限也有所差异。此外,冷补灌缝材料易于携带和储存,使其在面对突发性的路面裂缝问题时,能够高效、便捷地为道路养护部门提供有力支持,确保道路的平整度和安全性,保障市民的出行顺畅[3]。

2.2填缝技术

填缝技术作为沥青路面裂缝处理的常用手段。目前,主要包括传统填缝料施工技术和新型高分子填缝料施工技术两种方式。传统填缝料施工技术是处理沥青路面裂缝的常用方法。主要依赖于各种传统填缝材料,如沥青砂、石灰砂浆等。施工前,需对裂缝进行彻底清理,去除松散的材料和杂物,确保填缝料的良好黏结。随后,将选定的填缝料均匀地填充到裂缝中,并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压实和整形,以确保填缝料与周围路面的紧密结合。传统填缝料施工技术施工简便、成本较低,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新型高分子填缝料施工技术在流程上与传统填缝施工技术保持基本一致,但其核心优势在于填缝材料的革新。作为新型高分子填缝料,市场上有多种材料可供选择,如聚氨酯填缝料,具有良好的弹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常用于道路、桥梁、机场跑道等场合的裂缝修补,能有效防止水分渗透和裂缝扩展,且施工方便,能形成均匀的密封层。环氧树脂填缝料以其优异的黏结强度、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性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展现出强大的裂缝修补能力。聚脲填缝料固化后形成坚韧的弹性体,能有效抵抗裂缝的扩展和变形,适用于户外长期使用。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复杂多样,但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应用各种施工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道路表面裂缝,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这不仅对于提升城市交通的流畅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还对节约维修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智能化裂缝检测系统、高性能修复材料等裂缝处理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津.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防治技术研究[J].品牌与标准化,2023(5):166-168.

[2]刘尧.道路桥梁工程中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5):116-118.

[3]程嘉琪,杜素军,张俊红,等.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材料标准现状分析[J].散装水泥,2024(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