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越野公平竞赛的诉求与实现
张凡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541001
【摘 要】:定向越野运动由于其运动特点存在着竞赛场地、地图和执裁的客观因素影响,竞赛的公平性难以得到保证。这些问题影响了定向越野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可以通过创新赛制,避免或降低客观因素影响,保证比赛公平性,提高对抗性,促进定性越野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定向越野;公平;竞赛
定向越野是一种借助地图、指北针或其他导航工具,在一个设定的范围内,通过途中的各种障碍,快速到达各种目标点位,并且完成各个点位,最终到达终点的运动。定向越野起源于欧洲,以其户外,娱乐、运动、挑战的特点,使很多人为之狂热。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观念的改变,从城市走进自然,成为了人们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但是定向越野在我国始终是一个小众项目。作为竞赛项目,定向越野受其公平性和对抗性的影响,很难通过大型的综合性体育赛事走入大众视野,这制约定向越野的普及和发展。
一、定向越野公平竞赛的意义
(一)公平对抗是定向越野发展的内在需求
《奥林匹克宪章》中写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的精神相互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提出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而定向越野想要走入大型赛事,必须坚持奥林匹克精神办赛。
(二)公平对抗是参赛运动员的基本诉求
公平竞赛对于参赛运动员来说是最大的尊重。职业选手需要公平的竞赛环境证明自身对定向越野运动的不懈努力和付出,展示自己超高的竞技水平和精湛技术。公平的竞赛环境保证参赛运动员聚焦定向越野运动本身,而不是场外的干扰因素,更有利于运动员的提高竞技水平。
(三)公平对抗是定向越野广泛普及的基本要求
定向越野运动想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公平性是一项基本要求。大众在定向越野运动中除了获得乐趣和成就,还需要公平对待,人人平等的比赛氛围。比赛中没有身体直接的对抗,比赛直观的对抗性较弱,主要在越野跑技术和识图用图技术上竞争,而比赛过程中的不公平是阻碍运动普及发展的消极因素。
二、影响定向越野公平竞赛的客观因素
定向越野是一个体力与智力结合的竞赛,公平对抗是竞赛的基本属性。近些年,不论在官方赛事、军事竞赛和民间活动中,都会遇到大量的仲裁问题,其中场地、地图和制裁中的客观因素给定向越野赛事的公平性来较大的困扰,大大降低了竞赛的对抗性。
(一)竞赛场地因素
定向越野竞赛项目的是以场地地形为依托开展的运动项目,所以定向越野竞赛场地的公平性要求很高。区别于其他固定场地运动赛事,定向越野场地是变化的,这导致主场竞赛和在该场地有训练的运动员和对场地情况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运动员,这是一种打破竞赛公平的非对称 “场地优势”。 为解决这一问题,定向越野赛事组委会规定举办地的参赛队伍一般不参与最终排名,虽然解决了“场地优势”的问题,但是主场参赛队由于无法在家门口获得比赛成绩,赛事难以吸引主场观众关注该项赛事,给定向越野运动的推广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竞赛地图因素
定向越野地图是完成比赛的重要工具,也是定向越野的技术门槛。定向越野地图的制图规范在定向越野运动的不断发展中迭代,衍生出了很多相关规范。虽然这些规范已经明确定向制图的相关要求,但是地图是将现地形要素有取舍的表达在图纸上,而在基础地图上如何表达对定向越野运动有用且运动员能准确理解的地形信息,完全依赖于测图员对场地内地形的现地修测,而测图员对制图规范的理解因人而异,这导致同一地形在不同的测图员修测后出现表达不一致的情况。虽然赛事组委会会组织了相对权威的测图团队给出了具有权威性的比赛地图,但是测图团队一般是赛事组委邀请组成,受邀参与测图的俱乐部或代表队的运动员在比赛地图的理解上会有较大优势,而其他参赛人员在日常训练地图与赛事地图的表达上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在竞赛地图公平性问题。
(三)竞赛执裁因素
裁判是定向越野的法官,裁判执裁的公平性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主观因素是指裁判员对规则的理解,职业道德等,经过严格培训和多场赛事的执裁,裁判的主观因素对比赛的公平性影响一般比较小。客观因素是指定向越野运动在现场执裁是场地环境与运动行为对执裁公平性的影响,客观因素通常对比赛的公平性影响较大。首先是跟进,由于定向越野出发间隔短,参赛选手前后距离拉不开,导致运动过程中后发运动员跟跑前方运动员。主动跟进是后发运动员缺少地图判读过程跟跑,被动跟进是由于场地赛制导致前后队员位置重合,主动和被动在外在行为上无法准确判断,裁判判罚很难界定,影响执裁的公平性。其次是场地,在中距离和长距离项目比赛中,由于场地较大,地形起伏和植被覆盖,裁判员无法通视场地情况,必然会出现观察不到位的错判和漏判,影响比赛的公平性。
三、定向越野公平竞赛的实现
上述三个客观因素对现有的定向越野赛事的公平性影响是无法规避的。可以通过创新赛制减少客观因素在赛事中干扰,提高定向越野运动公平性。
(一)平行场地定向赛
可设置多个平行场地,进行场地定向赛。如图1所示,将面积较大的平整场地平均分为四块场地,起点终点设置在场地中心。
这种比赛模式有以下优点:1.场地大小可变,室内外都可以竞赛,可在综合性赛事中竞赛。2.场地固定,避免非对称“主场优势”。3.参赛选手在不同的场地竞赛,避免了选手间的跟进。4.场地相对平整,通视性好,避免执裁出现死角。5.选手同时竞技,对抗性强,比赛激烈。5。观众可现场观看比赛全程,同时方便赛事的转播。5.比赛场地要求少,竞赛技术门槛低,适合在在大中城市内推广。
这种比赛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牺牲了定向越野比赛的越野属性。2.每场竞赛间需要重新设置赛场内点位,场地设置时间大于竞赛时间,竞赛效率不高。3.场地参照物少,对判定位置影响较大。
可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上述问题:1.在场地内设置一定的地形起伏和障碍,让室内具备一定的越野性。2.一轮赛事可在场地内设置较多固定点位,利用规则和算法,规定打点顺序,转折次数和总距离长度,利用计算机随机生成每场比赛的地图,每轮比赛只需设置一次场地,提高比赛效率。3.场地周边可规定间隔设置参照物,为运动员提供一定参照。
(二)测图与定向的团队积分赛
在方程式、拉力赛等竞速赛车类赛事中,国际汽联制定颁发车辆技术规定,团队制造车辆参赛。这种赛制有三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国际汽联只制定规则,提供车辆制造标准、场地、执裁和安全保障,不负责车辆制造,很好的避开了车辆制造和调校的标准化问题。二是,车手和领航员可对比赛路线进行针对性勘察,不存在场地因素影响赛事公平性。三是汽联将赛车运动赛事与汽车工业结合在一起,让赛车运动变成了人与科技的竞赛,形成了赛车运动和汽车工业的良性循环。
定向越野赛事可借鉴赛车赛事的组织方式,只制定地图修测规定,提供DEM数据底图、高清遥感图像、测图工具和制图软件等,以测图员与运动员为团队参赛。赛事组织可分为修测地图、场地勘察、场地设置和定向越野比赛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限时开放比赛场地,参赛队派出测图员,利用赛会提供的地形资料修测定向越野地图;第二阶段,赛前限时开放场地,运动员不带地图勘察比赛场地。第三阶段,关闭比赛场地,赛会设置积分赛场地。第四阶段,运动员利用标注点位的赛会底图和团队测绘的定向底图完成限时积分比赛。
这种团队积分赛有以下优点:1.由于赛会只提供地图,不参与定向地图的修测,避免了大量由于定向地图修测问题导致的仲裁。2.由于运动员使用的是自己团队修测的地图,地图针对性更强,运动员能更好理解的地图信息。3.场地对运动员限时开放,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非对称“主场优势”的影响,增加赛事公平性。4.赛制为积分赛,选择不同分值的点位自行规划路线,不会出现跟进现象,提高比赛的公平性。5.参赛选手一起出发,增加了竞赛对抗的激烈程度。6.修测定向地图成为比赛环节,参赛队的定向地图质量与比赛成绩强相关,赛事会推动快速测图技术的发展。
这种模式的团队赛存在以下缺点:1.修测地图阶段耗时较长,拉长了赛事整体时间。2.场地限时开放,对参赛人员的控制存在一定问题。3.赛事分段多,赛事组织较为繁琐。
可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上述确定:1.赛会提供精度较高的DEM数据底图和遥感图像,允许参赛队派出多人测图团队修测地图,缩短修测时间。2.以瑞典5日赛为模板,拉长整体赛事时间,将比赛与娱乐相结合。3.四个阶段,裁判需全程执裁,控制人员。3.增加赛事保障力量。
(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室内赛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不断发展,户外运动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走入室内成为一种新趋势。国内外游戏平台上架的虚拟定向越野游戏,让定向越野运动知识的普及从线下走到了线上。定向越野赛事可以和电子竞技融合,成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室内赛事。
这种室内赛事有以下有点:1.地形通过AR技术生成,没有比赛场地限制,应用场景丰富,确保比赛场地的公平性。2.赛事通过程序运行,不需要场地裁判现场执裁。3参赛者在AR环境中独自完成比赛,不存在相互影响。4.主要保障AR设备,计算机硬件、比赛软件和网络环境,赛事组织和保障相对简单。5.定向运动与电子竞技相结合,更容易在年轻人中进行推广。
这种室内赛事存在以下确定:1.由于比赛主要通过AR设备和计算机操作完成,没有越野运动,只有定向属性。
未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1.将万向跑机与AR设备结合,让室内定向重新获得运动性。通过计算机算法,调整万向跑步机阻力,模拟不同地形环境中奔跑的感觉,通过倾斜跑台角度,模拟地形的起伏,使其具备一定的越野感。
结语
定向越野是一项体能与智能,自然与科技结合紧密的运动,由于赛事公平性问题限制其推广与发展。应结合定性越野运动特点创新赛制,提高公平性和对抗性,使定向越野进入大型综合赛事,走入大众视野,成为人们贴近自然,挑战自我的运动优选,推动定向越野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宝仙.高校学科竞赛公平发展的诉求与实现途径[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6月第30卷第2期:91-96
[2]张子杰.2019“智跑江苏”定向越野联赛探讨[J].体育大视野,2020年(第10卷)第23期:226-232
[3]潘霞,陈泽韬,王晓云,丁喆晶. 公平竞赛的逻辑起点、现实价值与重塑路径[J]. 体育文化导刊,2023第12期:47-51
[4] 徐士韦.竞技体育比赛中公平竞赛的保障措施研究[J]. 山西体育科技,2009年6月第29卷第2期: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