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健全小学生预防校园欺凌思维的教学方法探析

作者

赵海滨

德惠市惠发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校园欺凌”现象的出现,不仅会为小学生的学业进步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还会为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起到十分严重的反作用力。为了有效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出现,小学教师则可以将视角聚焦于“善、识、乐、勇”四个角度,分别选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展开,并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步树立小学生的正确品格、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塑造小学生的乐观心态、激发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而健全小学生预防校园欺凌的思维与能力。

关键词:校园欺凌;小学生;教师

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但在当下时段,很多小学校园中都发生了“欺凌弱小”的事件,导致许多小学生遭受迫害。小学教师想要改善这一局面,不仅要提高对“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重视,还要选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来培养小学生预防校园欺凌的综合素质,以此保障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一、“善”,树立小学生正确品格

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较少,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处在“白纸一张”的阶段,在学习中、生活中,很容易成为被他人欺负的对象。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小学教师则可以立足“善”的角度,教导小学生要与人为善,要和小伙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要通过营造和谐集体的氛围来降低欺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如,教师可以设定最大人数为X,让班级小学生自由进行结组,而后,班级中的各种活动,都可以从小组竞赛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小组内部的凝聚力量,还可以加速小学生合作观念、协作思维的养成,让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第一时间想到同组的成员,能够获得同组成员的帮助,进而,便可在规避霸凌的同时,树立小学生正确的品格。

二、“识”,提高小学生认知水平

纵观“被欺凌”的各个小学生,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这些小学生的法律意识、防欺凌意识都比较淡薄,其认知长期处在较低的水平,所以遭受欺凌时,才会不知所措,无法选对方法进行解决。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小学教师则可以立足“识”的角度,通过更加细致、更加针对地教导来提高小学生对“欺凌”以及“欺凌防治”的认知水平,从而健全小学生自我保护的思维。比如,教师开展“欺凌防治”的教育课程时,可以将其分解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走,教师需要教导小学生“欺凌”的概念,以及为什么会发生“欺凌”事件,让小学生通过了解缘由,形成自我保护的下意识;第二步走,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事例,并结合这些小学生面对欺凌者时所做的事情,教导小学生如何正确处理欺凌,如何在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这一事件;第三步走,教师则可以提供一则新的案例,并让小学生们结合对先前讲授知识的理解,独立进行解析,自主思考应当采取怎样的方法才可以解决此次欺凌事件。进而,便可在提高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增长小学生预防欺凌、处理欺凌的经验。

三、“乐”,塑造小学生乐观心态

很多小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过于内敛,在生活中不愿意与人沟通,使得他们成为“欺凌者”最为偏好的人群。小学教师落实欺凌防治的工作时,就可以从“乐”的角度出发,帮助小学生塑造乐观的心态,让每一名小学生都敢于展示自我、乐于展示自我,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愿意将事情原委讲出来、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比如,小学班级因为事务较少,很多时候,班会时间都不会完全用于处理班务,而是由教师利用起来,处理一些知识难点或安排其他学习任务。班主任落实欺凌防治工作时,就可以巧用班会的空闲时间,让小学生们进行天马行空的创意实践活动,并在完成作品创作后,依次站上讲台,展示作品的同时,大声讲出作品内容及创作灵感。随着该类活动开展次数的增多,班级小学生的心态也将变得越来越乐观,进而从侧面降低了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勇”,激发小学生责任意识

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以“教”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防范意识,还需要教师以“练”的形式,发展小学生的保护能力。为了将之达成,教师则可以立足“勇”的角度,让小学生在情境演练中,逐步增长保护措施,逐步激发责任意识。比如,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演练时,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出发。角度一,教师扮演“欺凌者”,小学生扮演“被欺凌者”,小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角度二,教师继续扮演“欺凌者”,小学生则要扮演“被欺凌者”的好朋友,要帮助朋友解决这一问题。进而,在两个角度的实践练习中,切实实现了小学生欺凌防范、处理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校园欺凌”现象并非不可避免。小学教师聚焦四个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法作为辅助,既降低了小学生遭受欺凌的概率,又丰富了小学生应对校园欺凌的手段与能力,进而,为小学生的健康学习与成长提供了十分必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婷玉,赵慧莉. 中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防治路径研究 ——以Q省调查数据为例[J]. 法制博览,2023(10):16-18.

【2】邓胜昭,张楚楚,曾银花,等. 当前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行为分析与应对措施[J]. 孩子,2023(18):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