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开放式作业模式

作者

李翠莲

福建省周宁县第十中学 福建周宁 355400

【摘要】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参照“四步法”模式精心设计开放式作业,变单一、机械性作业为多样、灵活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双减  初中历史  开放式作业  四步法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再认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双减”政策和2022年版新课标的出台对历史教学提出新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凸显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减少被动、重复的作业;发挥评价促进学习的功能。教师要构建学生乐于参与、善于探究、亲身实践的作业模式,注重发挥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功能,开放式作业应运而生。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开放式作业的内涵

开放式作业具有操作性强,作业内容与作业结果不具有唯一性,具有自主作业、主动完成的特点。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或生活经验收集相关材料,并按教师指向对学生所据材料进行分类、积累、创新等方面的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训练方式。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开放式作业是以初中历史学科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为切入点,结合多种自主探究形式的作业类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并完成学习,运用开放性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激发学生视野、思维、个性潜能和创新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开放式作业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能力

受长期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都服从、依赖教师,作业更是如此。对于“做什么”、“怎么做”,学生没有发言权,只有被动执行的职责,这严重阻碍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去解读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作为课堂的延伸部分,要提倡作业目标多维化、形式多样化。开放式作业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开放性和主观性强,学生自我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很大,较好的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开放式作业变单一作业为多样性,变机械、被动作业为灵活、主动作业。学生是作业主体,能自主选择、自我探索,在主动探究中体会学习乐趣。通过作业开放式设计,创设情境进行知识迁移,让历史学习贴近生活,解决身边的问题,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开放式作业的模式-“四步法”

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理念指导下,设计了初中历史开放式作业模式—“四步法”:

选题开放性→形式开放性→组织开放性→评价开放性。

(一)选题开放性

a作业设计主体开放性。作业设计者是教师、学生、师生、生生等,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或练习本。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让学生围绕“改革开放”设计作业。学生通过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设计并完成“改革开放图片展”、“周宁改革开放变化”等丰富多彩的作业。

b选题内容开放性,结合教材内容、争议性内容、乡土资源、时事热点等确定作业内容。如七年级下册《明清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结合周宁县鲫鱼溪设计主题作业—“鲫鱼溪一月游”:学生在一个月内通过调查走访、实地考察等活动方式收集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鲤鱼溪古代建筑风格,加深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懂得继承传统文化,增强热爱家乡之情。

(二)作业形式开放性

结合学生年龄、能力、兴趣等把开放式作业主要分为口头类、书面类和活动类。

a口头类作业包括辩论式、故事式和问答式等。如七年级上册“评价秦始皇”设计成辩论会:学生辩论时十分激烈,不仅将课本史实讲的条条是道,还补充了许多课外材料。学生掌握了知识,提升了学习兴趣、思辨能力和思维广度,培养了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b书面类作业包括小论文、历史画配文、手抄报等。如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的主题,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日本无条件投降”三张图片,让学生任选其中一副图片配上文字说明并谈感想。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参与作业的过程中掌握了14年抗战的阶段性特征又激发了爱国情感。

c活动类作业包括知识竞赛(游戏类) 、社会调查、表演节目、演示操作等诸多类型。如“活字印刷术”这一知识点设计成演示操作活动:“课前橡皮擦刻字→课中将刻好的字上台现场展示印刷术→课后用橡皮擦刻自己名字印章”三个连贯环节,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活字印刷术的优点,与此同时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学以致用能力也提高了。

(三)组织开放性

建立小组互助,1-4人为一个小组。学生根据自身意愿、能力或者作业难度选择独立完成或组成团队相互协作完成。开放式作业可以个体单独完成,更多的是以小组方式完成。比如一问一答这种口头类作业通常个体独立就能完成,而调查报告、历史剧表演等往往需要小组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在完成开放式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独立创造或者自主探究、合作团结等才能完成。

(四)评价开放性

提倡评价内容综合化,除了关注作业结果准确性、创新性,还要重视对作业过程的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评价形式多样化,借助语言、图案等形式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开放式作业是“双减”背景下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初中历史开放式作业模式—“四步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历史开放式作业,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了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莹莹.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方向[J].启迪与智慧,2017,(06):40

[2]朱煜.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历史教学,2003,(10):16-21

[3]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08):29-3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

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3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中学历史开放式作业研究”(立项批准编号:FJNDKY23-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