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
孙雅婷
天津市海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00
摘要: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影响其推广应用。本文分析相关因素并提出控制措施。研究发现,预制构件成本影响因素涉及设计、生产、运输存储等环节。设计上,构件拆分合理性与标准化程度很关键;生产中,原材料与工人工资波动影响较大;运输存储时,运输协调水平不容忽视;此外,国家政策与税收等也有间接影响。基于此,建议通过提高构件标准化程度、优化设计方案、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加强运输管理及争取政策支持等,实现对预制构件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推动该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影响因素、成本控制、行业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装配式建筑凭借其高效、环保等优势备受关注。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旨在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然而,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居高不下这一问题,成为制约其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较高的成本使得部分建设单位望而却步,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深入分析预制构件成本影响因素并探寻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于降低装配式建筑整体成本、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本研究聚焦于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详细剖析在设计、生产、运输存储等环节中影响成本的各类因素。运用文献分析方法,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案例研究,深入实际项目挖掘成本问题;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提出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期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的合理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参考。
二、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现状与问题
2.1 预制构件成本构成分析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主要涵盖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大部分。直接成本方面,设计环节包含构件的方案设计、深化设计费用等;生产环节涉及原材料采购、工人薪酬、设备折旧及能耗等支出;运输环节有运输工具租赁、燃油费以及可能产生的损耗成本;安装环节则包括吊装、拼接等施工成本。间接成本包括企业管理运营产生的管理成本,以及因遵循相关政策要求、缴纳各类税费所形成的政策成本和税收成本等。
2.2 成本现状调研数据
从国内现状来看,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相较于传统现浇建筑普遍偏高,经调研,部分项目中预制构件成本较传统方式高出约 20% - 30% 左右。以某典型 PC 构件生产企业为例,其原材料成本占比可达 40% 左右,运输及存储环节损耗成本约占 10%,设计和管理等相关成本也占据一定比例。
2.3 现存核心问题
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构件标准化程度低,导致模具重复利用率不高,设计成本难以下降。同时,运输过程中协调不佳,常出现构件损坏、延误等情况,增加额外成本,且生产环节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工成本上升影响较大,这些都亟待解决。
三、预制构件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3.1 设计环节
在设计环节,构件拆分合理性对成本有着关键影响。若拆分过细,会使得模具种类增多,模具的设计、制作成本大幅上升,且不利于后续生产效率提升。例如,一个住宅项目若将预制墙板拆分出过多规格,模具成本可能增加 30% 以上。同时,标准化与模数化水平也至关重要,低标准化的构件难以实现批量生产,不仅增加了生产环节的人工与材料调配难度,还提高了单位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3.2 生产环节
原材料价格波动是生产环节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像钢材、混凝土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供需、原材料资源情况等影响时常变动,使得预制构件成本不稳定。例如钢材价格上涨 10%,构件成本相应会提升约 5% - 8%。另外,人工成本与自动化水平也密切相关,若自动化程度低,依赖大量人工操作,一方面人工工资支出多,另一方面生产效率受限,单位成本自然升高。
3.3 运输与存储环节
运输距离的远近直接决定了运输成本的高低,长距离运输会增加燃油费、过路费等诸多费用。并且装载效率影响着单次运输量,若装载不合理,运输次数增多,成本也会显著增加。在存储方面,不良的存储环境易造成构件损坏、变质,二次搬运过程若缺乏科学规划,也会产生不必要的损耗成本。
3.4 外部环境因素
政策补贴力度不同会改变企业的成本支出情况,充足的补贴能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而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增值税的减免或抵扣范围变化,同样对预制构件成本有着间接的影响,影响企业资金的合理调配与成本核算。此外,市场规模效应也很关键,当市场需求大、产业规模化发展时,单位成本可通过规模经济得以降低。
四、预制构件成本控制策略与路径
4.1 设计优化策略
首先,应大力推行标准化设计,依据通用模数制定统一的构件规格,提高构件的通用性与互换性,以此减少模具种类,提升模具重复利用率,降低设计及制作成本。例如,某装配式建筑项目通过标准化设计,使模具成本降低了近 20%。同时,积极应用 BIM 技术,在设计阶段进行碰撞检测、施工模拟等,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施工阶段因设计变更带来的成本增加,确保设计方案从成本和施工可行性角度达到最优。
4.2 生产环节控制
在生产环节,强化供应链管理是关键。通过与优质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采取集中采购等方式,增强议价能力,有效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并且要持续升级自动化生产线,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依赖,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比如,一些企业引入自动化机器人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等工序后,生产效率提升了 30%,成本也相应下降。
4.3 运输与施工协同
优化运输路线,借助智能物流系统,综合考虑路况、距离等因素规划最佳运输路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在施工现场做好装卸及存储管理,制定科学的构件堆放方案,减少二次搬运,确保构件在运输及施工衔接过程中损耗最小化,实现整体成本的有效控制。
4.4 政策与市场协同
政府层面要加大补贴力度,完善针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同时,出台更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企业自身要积极拓展市场,通过规模化生产、跨区域合作等方式,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降低成本,共同推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的合理控制。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以及相应控制策略的探讨,可知设计环节的标准化、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提升、运输环节的合理规划以及政策与市场的协同配合,都对成本控制起着关键作用。其中,设计标准化程度的提高能从源头上降低成本,是诸多影响因素中的核心要点。而各环节紧密配合、协同发力,才能实现预制构件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助力其更好地推广应用。
本研究虽对预制构件成本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在成本数据收集方面,受企业商业机密等因素影响,部分数据不够详尽全面,可能会使部分分析存在一定偏差。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化,借助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构建更精准的成本预测模型,同时将绿色环保相关成本如碳减排成本等纳入考量范畴,以更契合行业发展趋势,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控制提供更完善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陈伟,谢欣,王朝晖.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钢材采购成本优化研究[J]. 建筑经济,2020,41(6):92-99.
[2]卢美琴.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构成及成本控制要点[J]. 建筑·建材·装饰,2025(3):28-30.
[3]胡兴文. 预制构件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成本优化策略分析[J]. 新金融世界,2024,23(10):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