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共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和编制研究

作者

袁志伟

浙江中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20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类公共建筑发展迅猛,在公共建筑中占比较大的教育、医疗、办公、文化类建筑都迎来了较快增长。然而作为公共建筑工程计价主要依据的造价指标却面临着未形成体系、编制方法单一、更新频率低、不能随着市场变化动态调整等问题,无法与公共建筑的发展节奏相适应。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公共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指标体系的架构和指标的编制及动态调整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公共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主成分分析;

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阶段,造价指标可以作为限额设计、技术方案比选、确定招标控制价和签订合同的依据。在项目的后期评价阶段,工程造价指标是项目后评价的标准与参照。然而,公共建筑领域造价指标的发展和使用目前仍有所欠缺,更新频率低、以单个项目形式呈现、应用过程依赖主观判断、不能随着市场变化动态调整等问题限制着造价指标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给公共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带来一定的障碍。

1公共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特点

1.1全过程各阶段审批流程多且严格

对公共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整个过程中对于造价管理的审批环节较多,且对各阶段造价的控制较为严格。在投资决策阶段主要是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进行检查和评估,由发改部门决策是否投资该项目。设计阶段,政府部门对初步设计概算进行批复,由于概算是控制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的依据,必须严格检查和把控概算,避免造价浪费或因概算过低而限制项目的质量和功能。招标阶段内作为最高投标限价的招标控制价,必须根据有关工程量清单和工程计价相关规定编制,在招标文件中公布,同时接受投标人的监督和投诉。

1.2多采用统一定额计价,市场化程度低

除此之外,各级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发改、财政、审计等)也依赖统一定额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统一定额由造价管理部门统一测定,反映的是社会平均的生产水平,更新频率较低,相比于建筑企业根据自身生产数据资料形成的企业定额和建立在真实项目数据之上的造价指标相比,统一定额难以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和价格波动趋势,市场化程度和灵活性较低。

2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因素

2.1图纸设计

在工程建设前,建筑图纸设计是造价管理的重要因素。建筑图纸设计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造价的水平。不合理的图纸设计,甚至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因此,在开展具体的工作之前,建筑企业需要保证图纸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2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费用是工程建设单位的一笔巨大的支出,建筑材料成本在项目总成本中的占比达到50%以上。因此,有效控制建筑材料费用是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先所设定的预算来购买相关材料,并不会导致资金投入不稳定。然而,各厂商所生产的建筑材料在质量和价格上有较大的差异。

2.3施工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有助于建筑企业开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往往需要开展全过程(如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造价管理控制工作,这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全过程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因此,在各个施工环节,建筑企业都应当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具体施工之前,建筑企业需要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选取符合条件的施工企业。

3公共建筑工程造价多层级指标体系构建

3.1多层级指标选取及体系结构分析

为满足不同主体造价指标的需求,要求造价指标体系应具备可靠性和明确性的层次结构,以便更好地指导实际应用。此外,为了确保造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应当对指标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所建立的造价指标体系应满足综合全面、体现重点、层次分明的结构特征。根据工程的构成要素建立造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包含总造价指标、单位工程指标、分部造价指标,以及反映详细情况的分项工程指标。

3.2层级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公共建筑造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为工程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实用性,指标体系应清晰反映建筑工程总体投资情况、各指标相对应的工程量、单位工程费等,以便为工程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同时也要避免过于复杂的指标设定。故造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代表性及科学性等原则。

3.3指标体系的构建

公共建筑总造价由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汇总而成,工程费用则由各单位工程分项造价汇总而成,总造价指标是一种宏观的参考数据,用于衡量公共建筑项目的总投资,能够对公共建筑总投资进行把控,主要用于对公共建筑建设规划投资估算。

单位工程指标主要由土建工程、安装工程、配套工程汇总而成,可用于公共建筑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分部工程指标、分项工程指标是公共建筑各单位的具体指标,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可用于项目选择的合理性研究。

四个层级的造价指标是构成一个完整的造价体系的基础,它们分别是总造价指标、单位工程指标、分部工程指标和分项工程指标,这四个层级的指标相互关联,可以有效地指导工程造价管理,从而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多层级指标体系具体构建流程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实证分析

4.1工程实例

本文以建设工程标准定额发布的公共建筑进行实证分析。该项目位于某市,项目用地面积16924.73m2,新建总建筑面积为40341m2;具体如下:综合楼地上六层、地下二层,建筑面积40341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383.42m2,地下建筑面积20957.58m2。

4.2总造价指标

总造价指标能够从全局展现公共建筑工程造价水平的总体性参考数据。总造价指标具有宏观性,能够对公共建筑总造价进行投资估算以及项目选择的合理性研究等,公共建筑总造价由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汇总而成。因此将总造价指标、工程费用指标、工程建设其他费指标、预备费指标设定为一级指标,如表1所示。

4.3单位工程指标

工程建设其他费由弃土场受纳处置费、咨询费、服务费等费用构成,在造价中可用建筑安装工程费乘以相应的费率进行计算。预备费可由建筑安装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之和乘以相应的比率计算,因此工程建设其他费与预备费不在下设相应指标。工程费用主要由土建工程、安装工程、配套工程三项单位工程构成,因此设定土建工程、安装工程、配套工程为二级指标。

4.4分部分项工程指标

(1)土建工程由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室内装饰、外墙立面装饰四项分部工程构成。其中基础工程由土石方(即土石方开挖、回填及外运量,计量指标单位为元/m3)、基坑支护、桩基及其他基础三项分项工程构成。

(2)安装工程由强电工程、给排水工程、弱电智能化工程、通风空调及防排烟工程、消防工程、人防工程八项分部工程构成。其中强电工程由高低压变配电工程、电气工程两项分项工程构成。

(3)配套工程由室外配套工程与其他配套工程两项分部工程构成。其中室外配套工程由室外管网、景观工程、绿化工程、泛光照明、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系统、大门、外电外网工程八项分部工程构成。

结语

从宏观方面来讲,公共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提升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评审效率,强化投资管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推进评审工作标准化,有利于合理确定项目投资、实施多方案比选和限额设计。从微观方面来讲,可以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阶段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进行项目比选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郭北玲.论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成及应用[J].工程经济,2013(Z1):34-36.

[2]汪茵,曹仪民,王昆.城市体育场馆工程造价指标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经济,2022,43(S1):2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