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的路径探究

作者

林继枫 吴师帅

福建省福州金山中学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新课标下,问题在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价值,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然而,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容易忽视问题的价值,过于关注教学,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基于此,本文将探究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分析问题的价值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而后探究培养路径,提出如下方法:更新教学思维,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引发问题意识;营造互动氛围,激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问题意识

数学作为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不仅局限于对公式、原理和方法的应用,教师不仅应该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应关注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激发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促进知识应用。

一、问题的价值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一)问题的价值

不可否认,任何创造都始于问题,“问”是思维的起点,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主动探究问题、探索知识,促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认知和已有经验积极探寻最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其次,“问”是创新的生长点,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产生更新颖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具有独创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此外,“问”还是智慧的增长点,“会问”才能“会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在问题探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拓展思维,增长智慧[1]。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分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探究的魅力与价值;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增强实践创新能力。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鼓励学生不断尝试新方法,培养其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

(一)更新教学思维,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背景下,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思维,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坚持主体性、差异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教师应格外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方式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其次,坚持差异性的教学原则,设置分层问题,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分组探究,通过个性化教学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身学习基础上获得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还应坚持实践性的教学原则,设计组织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情境中,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引发问题意识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环境创设,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例如,在“几何概型”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和朋友约好今晚7点到8点见面,双方都有20分钟的等待时间,问两人成功见面的概率是多少?”,结合他们的认知经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处于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进行逻辑推理,也可利用图形来辅助思考,构建几何概率模型,帮助学生探寻更简便的方法,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2]。

(三)营造互动氛围,激活问题意识

在问题意识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探究活动、实践活动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激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启发学生互相思考,实现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课堂转变,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结构”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以此为课堂切入点,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互动,既复习了相关知识,引入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又奠定了良好的互动基础。紧接着,教师可提出问题,如“在三维空间中,如何理解这些不同形状、大小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结构特征?”、“这些几何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探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为问题解决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3]。

(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在问题意识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从多元视角看待问题,不断思考、探究,在探究中增强问题意识。例如,在探讨数列通项公式求解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题目,打破固有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双向推理,分别从条件、假设结果进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验证能力。问题解决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总结这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形成系统的问题解决经验,增强问题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能力,激发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珍珍.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7):32-34.

[2]蒋道峰.关注“问”的价值助力“学”的提升——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数学教学通讯,2022,(36):59-61.

[3]包恩茂.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分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Z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