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创新管理模式与协作机制研究
杜鹏飞 刁伟铮 王靖 孙绍凯 冯文彦
370685197403236010 山东省招远市 265400 370624197905010035 山东省招远市 265400 370685199801190061 山东省招远市 265400 370685199803041027 山东省招远市 265400 37068519770811601X 山东省招远市 265400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水平,文章通过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阐述既有的管理组织模式,并归纳总结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对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经营中的运用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对新的管理模式进行评价,验证新管理模式的应用是否合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
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都在逐步提升,我国对建筑工程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同时也有更多的施工企业加入到当今的市场竞争之中。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相关人士应采用创新的管理方式,使总体运营收益得到提升,保证自身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行业发展中获得一些优势。然而,就当前的现状而言,大部分建筑企业都不愿意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投资,这对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十分不利。建筑企业应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构建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进行全面的改革,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成效。
1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模式
1.1直线制
直线制是最常见、最简单的管理组织模式,其构成是项目经理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全面负责整个项目的质量、进度、造价、安全及环保等事务。在项目经理之下,由若干个班组长分管不同领域的事务,班组长之下又分为若干班组管理人员,管理具体的事务。直线制的优点是便于集中管理,职责分明;缺点是难以实现管理工作专业化,不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1.2职能制
职能制是在项目经理之下增设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又可以对其下的班组进行管理。职能部门是项目经理授权的单元,可在各业务之间进行交叉管理。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发挥各类专家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缺点在于管理有时过于混乱,班组单位易受多头领导,职责不清。
1.3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是指项目经理依旧对班组成员及其下管理人员进行直接管理,同时成立多个职能部门,如财务部、安全部、工程部及合同部,履行相应业务职责,但职能部门不直接管理班组人员。该模式的优点是集中领导、职责明确;缺点在于横向联动差,信息传递路线长,职能部门层易与项目经理层发生矛盾。
1.4矩阵制
矩阵制适用于管理人员众多和管理职能众多的项目,其特点是每个项目成员都接受项目经理和职能部门的双重管理。项目经理重点负责项目推动,职能部门重点负责考核项目推进是否符合管理规定,是否满足质量安全环保体系等的要求。该模式的优点是管理更加科学精密;缺点是组织机构经常变动、稳定性差,有时人事变动过于频繁,影响项目进程。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环保意识不高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但整体水平尚待提升。尽管部分人群已加大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与分析力度,但在资源回收再利用等具体领域的认知尚显不足。同时,部分施工单位因过度聚焦于经济效益增长,在施工工艺与材料的选择上倾向于非环保选项,从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
2.2 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
当前,施工企业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管理水平普遍不足,管理人员经验欠缺,导致绿色管理成效不佳。管理实践中,缺乏系统性、定期性的员工培训与教育机制,形式主义培训盛行,严重制约了施工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此外,施工管理体制尚不健全,违规操作时有发生,且针对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控制措施亦不完善,亟需加强。
2.3 未加大监管力度
管理人员在参与建筑工程管理时,往往过度聚焦于施工质量和安全,却忽视了绿色管理的重要性,这种倾向亟待纠正。同时,政府与相关企业亦需深刻认识到绿色施工的关键性,尤其是在节能环保监管领域,当前执行标准尚未达到绿色施工管理的应有水平。特别是在污染物控制环节,只对粉尘进行了控制,却没有重视噪声污染。
3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与协作机制的优化策略
3.1 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创新机会
随着信息技术、建筑信息模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提供了空前的契机。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可以使工程建设信息化,从而提升工程协作的效率与准确性。通过对建筑设备、材料、人员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与连接,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利用计算与模型,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加工与分析,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3.2 跨界融合和协作开发
近几年来,跨界间的交叉与协作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新型的跨界多学科协同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结合,建筑工程的整体信息化,为建设项目提供更多的创新与价值。
4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展望
4.1信息化管理模式
21世纪是信息化世纪,建筑工程管理也必须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应用较为普遍的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其集合了合同管理、资源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费用管理及风险管理等模块,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项目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利用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项目组成员进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项目进度及问题分析等,最终推动项目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此外,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工程数据进行追溯复盘,进而预测和监控未来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2应用BIM技术管理模式
BIM技术是一种将各种建设信息集成到三维模型中,并用于建设、管理和运营的技术。在设计阶段,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可显著降低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成本,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管线冲突等。同时,由于其具备可视化功能,可方便施工,减少后期的变更或返工。此外,BIM技术提供的信息可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为后期运维提供数据支持。
4.3基于绿色建筑与“双碳”目标要求的管理模式
2020年9月,我国提出将致力于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国将致力于大幅降低碳排放强度,并且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碳中和。建筑业是碳排放的“大户”,水泥混凝土、钢筋及机械运行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了减少碳排放,绿色建筑的理念应运而生。从建设管理方面来看,绿色建筑建设就是要注重环保节能、减少废弃物排放及提高废弃物利用率、低碳材料使用率等。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运行和成功交付具有重要影响,文章研究了现阶段典型的建筑工程组织模式,分析了现状管理模式的不足。研究得出,项目管理中仅靠照搬经验、套用固定的管理模式,将不能适应工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于对现状管理模式的综合研究,文章结合建筑工程关注的热点领域,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展望。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BIM技术的全过程管理模式及基于绿色建筑与“双碳”目标要求的管理模式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
参考文献
[1]张福军.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4(17):32-34.
[2]李彬.沈阳市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21.
[3]张文军.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工程管理中的创新应用[J].陶瓷,2024(4):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