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

陈蓉

韶关市浈江中等职业学校 512000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课题。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岗位能力与课程内容不匹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应运而生,它通过将岗位能力、课程教学、技能竞赛与职业证书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能力培养路径。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课程、“岗课赛证”模式、综合育人

引言: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素养。“岗课赛证”模式旨在实现教育教学与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在这一模式下,教学活动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是现代中职教育改革中的一种创新模式。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岗位需求、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证书有机结合,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式的实际应用,必须深入分析其理论基础,这不仅包括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与方向,还涉及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和认证体系等要素实现学生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职业教育的目标与方向是“岗课赛证”模式的理论基础之一。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强调实践性、技能性和适应性,力求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胜任岗位要求。而“岗课赛证”模式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还能通过实际操作和竞赛提升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岗课赛证”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一。与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不同,现代职业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通过课程教学,还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竞赛、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在“岗课赛证”模式中,课程内容的设置紧密与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相结合,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市场适应力。同时,技能竞赛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综合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在“岗课赛证”模式中得到了全面体现。

岗位能力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是“岗课赛证”模式的另一理论基础。传统的中职课程往往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了与岗位实际需求的对接,这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而“岗课赛证”模式则强调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高度契合,通过对岗位能力的分析,重新设计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还能够通过项目化、实训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实际的操作经验。

二、“岗课赛证”模式的构建原则与实施路径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构建原则和实施路径以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为导向。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为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从而培养具备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构建这一模式的首要原则是需求导向。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应当紧密对接社会与行业的需求。尤其是在计算机应用领域,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不断更新,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必须与实际岗位的要求高度契合。通过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分析行业发展趋势,课程设置才能做到真正的“量体裁衣”,培养出能够胜任岗位的高素质人才。这一原则要求教育教学全过程紧紧围绕行业需求,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快速适应。

系统性原则是构建“岗课赛证”模式的另一核心要素。系统性强调的是课程内容、技能竞赛和职业证书这三大元素之间的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在这一模式中,课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是与职业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通过设置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能通过技能竞赛等形式,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职业证书的融入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权威认证,使学生的技能得到社会认可,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课程与岗位能力的对接必不可少。为了确保课程能够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学校与企业要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岗位技能需求,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通过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使其更符合行业的最新标准和要求。与此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尤其是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增加实际项目的操作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灵活应用。

竞赛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竞赛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检验,更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的竞赛平台,如全国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应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兴趣,组织一些校内的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三、“岗课赛证”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岗课赛证”模式旨在通过将行业需求、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证书四个元素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和实践性的学习体验。这一模式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增强了其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课程设计方面,要深入分析行业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必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关注当前和未来技术的变革,确保课程内容能够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因此,学校应与企业紧密合作,通过调研和交流,了解具体的用人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模块,力求让学生掌握与岗位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技能竞赛在“岗课赛证”模式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竞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技能的舞台,同时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参加各种层次的计算机技能竞赛,学生不仅能挑战自己,还能在竞赛过程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中职学校可以结合课程设置,组织校内外的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竞赛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在与其他参赛者的交流中拓宽视野,学习到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在“岗课赛证”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及时了解行业的变化趋势和岗位要求,确保课程设置和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同时,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一步检验和提升自己的技能。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到实际工作内容,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积累经验。

通过“岗课赛证”模式的实施,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学校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了大量符合行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程淑玉."岗,课,赛,证,创"五融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2(3):77-81.

[2]韦昌贵.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岗课融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 2023:145-147.

[3]韦昌贵.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