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将自然资源融入幼儿游戏化课程的策略研究

作者

梁诗婷

南部战区海军机关第三幼儿园

摘要:游戏化课程是幼儿课程的一种重要形式,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锻炼幼儿的各种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前,人们对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认识不够,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开展不够充分。为此,教师应采取措施将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中,本文分析了自然资源融入幼儿游戏化课程的重要性,并提出自然资源融入幼儿游戏化课程的策略。

关键词:自然教育;幼儿游戏化;自然资源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课程是一种典型的游戏化课程,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游戏性,将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幼儿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游戏中不断地探索、发现、体验和创造,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来掌握知识和技能[1]。

幼儿园的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自然体验。首先,幼儿园要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以达到开发幼儿潜能、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目的;其次,在对自然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时,应遵循教育规律与幼儿发展规律;最后,教师应深入挖掘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通过与其他资源的融合渗透、创新利用等方式拓展教学内容[2]。

二、自然资源融入幼儿游戏化课程的重要性

(一)利用自然资源,能够丰富活动内容

自然资源是幼儿园户外游戏化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废旧塑料瓶、松果、干草等。这些自然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体会到玩沙子的乐趣。

(二)利用自然资源,能增强幼儿的主动性

在幼儿园中,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材料、生活经验材料和区域活动材料。如:石头、沙子、泥土、树叶等,都是幼儿户外活动的主要材料,通过这些自然资源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三)利用自然资源,能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学习,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可利用户外自然资源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幼儿对自然的兴趣

在户外游戏中,幼儿能够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与大自然进行接触和互动,这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提高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因此,在户外游戏化课程中融入自然元素能够帮助幼儿了解,和提升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将自然元素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户外活动的机会,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自然资源融入幼儿游戏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缺乏指导

在自然资源融入幼儿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教师的专业水平对自然资源的游戏化融入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对自然资源的深入了解,缺乏对自然资源融入幼儿课程的科学指导,导致自然资源在幼儿游戏化课程中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二)自然资源融入课程中缺乏整体性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人们已经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将自然资源纳入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中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教育资源,对自然资源进行游戏化融入,使自然资源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是,部分幼儿园教师对自然资源游戏化课程的认识不清晰,教师在设计自然资源融入课程时缺乏整体规划,无法准确把握自然资源游戏化课程内容与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求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师对自然资源融入幼儿课程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教学活动中过于强调教师主导地位

教师是游戏化课程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幼儿教师则是游戏化课程的参与者。在幼儿园自然教育中,幼儿教师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基于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展开的,目的是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并获得发展。而现实教学中,幼儿教师将自然资源融入游戏化课程的主要目的简单地理解为开展游戏活动,而忽视了对自然资源游戏化课程内容和过程的设计。

(四)幼儿的参与性较差

目前,幼儿园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很多教师认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是被动的,没有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有研究表明,幼儿游戏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喜爱程度以及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幼儿的关注度,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会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四、自然资源融入幼儿游戏化课程的的策略

(一)立足自然,尊重自然

“儿童是带着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走进教室的。”幼儿天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大自然中丰富的植物、动物、岩石、空气、水等都是幼儿学习的对象。我们在游戏化课程中应尊重幼儿自然的天性,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开展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活动。教师要尊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不能脱离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

(二)丰富资源,合理利用

幼儿园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与家长、社区积极合作,将资源进行收集和整合[3]。如: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幼儿园中的废旧材料以及社区中的植物制作成环境创设。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发挥其自身优势,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让幼儿与自然亲近、与生活贴近。

(三)创设环境,体验乐趣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地利用环境是实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园的自然资源本身就有很强的游戏价值,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游戏化课程,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大胆创新,自主游戏

在幼儿游戏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主发展的环境。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观察和了解幼儿,从而根据幼儿的兴趣来组织游戏,如小班幼儿喜欢看“恐龙”、“动物世界”等。中、大班幼儿喜欢“玩沙子”、“玩水”、“玩泥”等。

(五)大胆探索,合理利用

在探索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现象。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和探究,发现自然物的奥秘,并引发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同时,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利用自然资源,丰富游戏化课程资源。例如,在组织《有趣的树叶》一课时,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到校园附近的树林里观察树叶的不同形态、颜色及生活用途。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知道每一种树叶都有自己的用途。这样既激发了幼儿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促进了他们对生活知识、生活经验、社会知识的了解。

五、结语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与家长、社区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为幼儿园提供更多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自然资源与游戏化课程融合方案。真正做到让大自然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朱俊贤.将多元化游戏植入幼儿园课堂教学[J].读写算,2023,(36):113-115.

[2]何芳.多元整合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3,(24):99-101.

[3]陆凤静.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J].好家长,2023,(17):22-24.